浅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3-08-15 00:48马永华刘晓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矛盾利益群众

马永华 刘晓莉

(武警后勤学院 中国天津 30016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此目的的关键则是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对此做了积极探索,他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启迪意义。

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观点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深入阐明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根据对立统一的观点,肯定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

第二,根据矛盾特殊性的观点,第一次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1]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内部矛盾又分为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的矛盾及各阶层内部人与人的矛盾、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民主与集中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矛盾;党与非党的矛盾,民族之间的矛盾等等。“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2]。

第三,根据矛盾相互转化的观点,阐述了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毛泽东认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具有根本对立的性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敌我矛盾是对抗性质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的某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激化成为对抗形式。毛泽东分析少数人闹事,重要原因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无视某些群众的合理要求,引起人们的不满;或者对某些群众的不合理要求,缺乏及时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化人们的对立情绪。这些需要由上级机关负责。如何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毛泽东指出,一是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群众作真实的说明,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恰当地化解各种矛盾。二是要运用正确的手段,把闹事的群众引向正确的道路,以利于解决先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群众闹事是坏事,是我们所不赞成的。但是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上说来,坏事也可以转变成为好事。”[3]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根据用不同质的办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的观点,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当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这是“分清是非的问题。”[4]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协调经济领域内的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慎重对待科学文化工作中的是与非;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搞好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关系,搞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特别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两条最重要的原则。

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人民内部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本质上看,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及时化解带有新特点的人民内部矛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社会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它们集中表现为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具有新特点的人民内部矛盾。

第一,经济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经济利益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民内部的核心矛盾。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发展和繁荣了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以往的利益分配格局,拉大了人民内部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多元化”利益格局代替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元化”利益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利益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这种多样性的利益行为,使得存在利益差异的社会群体之间产生摩擦、冲突和矛盾。

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较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按照毛泽东所提倡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要坚持用经济的方法来化解得失矛盾,合理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因此,理顺分配关系,合理调节利益差距,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来说就十分重要。

第二,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扩大了人民概念的范畴,加剧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他们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在具体利益上却存在着矛盾和差异,并由此构成大量的经常的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第三,应对人民内部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往往源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或某些政策损害一部分群众的切身利,如征地、拆迁等。群体性事件总是与群众的要求缺乏畅通的合法诉求及有效的合理解决有关,它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处置的政策性非常强,如果措施不当则会激化矛盾,由非对抗性转为对抗性。

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5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6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7-238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矛盾利益群众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