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国
8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一名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这位干部私下向记者坦承,在机关待久了,见到群众除了寒暄,不知该说什么。
网名“苏晓倩”:按照常理,能够官至厅级,基本上也算是人中龙凤,无论是在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口才方面,都是可以的。可为什么在和群众沟通时无话可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脱离群众路线已经太久太久了,老是“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把百姓语言都忘得差不多了。
网名“白银贵宾”:跟群众“不知聊什么”的领导干部,恐怕并不鲜见。是他们嘴笨舌拙吗?恐怕不是。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把口才当“口碑”,开会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和群众“不知聊什么”,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对群众感情淡漠,与群众有隔阂。
网名“何勇海”:当前,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让每位领导干部学会和群众“掏心窝子”地“拉家常”,应成为重要一课。通过“拉家常”,才能真诚倾听民众呼声,真实反映民众愿望,真情关心民众疾苦。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600元……”近日,广西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城管招聘启事,几天后,毕业两年、25岁的小韦持清华大学本科文凭,前来报名,面试笔试均考了第一,最终被录用。这一抉择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疯狂”。
网名“滚滚大团儿”: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悖论,一方面,大家嚷嚷着大学生、研究生不肯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另一方面,当真有人从基层做起的时候,就像文中的清华本科生和之前卖猪肉卖馒头的各大名校毕业生,却又有人指责他们胸无大志,辜负国家的培养。
网名“snowy cloud”:我认为这正是为清华、北大“去神话”的重要体现,成绩总要分三六九等,理想志向更是千差万别,为什么顶尖大学里就不能有同学当城管呢?
网名“读者雷泓霈”:作为一个有潜质的优秀者,就应该接受这种原汁原味的摔打,接受这种“从基层起步”的艰苦挑战,成为优秀的“岗位螺丝钉”,为社会作出更多积极贡献。相反的,如果因为清华的金字招牌而盛气凌人、挑肥拣瘦,没有接地气,未经过货真价实的基层摔打,反而容易形成一种“嘴尖皮厚腹中空”。
8月10日,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在央视新大楼召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网络名人进行交流座谈,最终,与会者达成共识,畅言共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真实性底线。“七条底线”旋即在网民中引起不小波澜。
网名“新闻眼”:虽说网络是开放式的,任何人都拥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还是要有一些规定来约束。以讹传讹的言论势必会影响受众的判断力,长此以往,受众对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会持怀疑态度。
网名“矿工的风采”:现实社会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必将受到制裁,网络中也是如此。在自媒体时代,也许一张照片、一句话就可能会对国家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保护国家利益底线不能成为空谈。
网友“耳朵大有福”:“真实性底线”概念需明确。如果网络上有消息说某地方着火,烧死了8个人;但事实只死了6人,但确实着火了,这算不算触碰了真实性底线呢?当某些问题出现,网络名人有责任把问题说出来,引起大家的警觉,但真假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机关单位对公众做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