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重在“三个转变”

2013-08-15 00:51:42文Ⅰ朱
当代贵州 2013年15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党和政府驻村

文Ⅰ朱 钧

(作者系威宁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驻村干部应根据基层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扎实开展。

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今年2月,省委作出选派3万名干部组建成600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真蹲实驻、真帮实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驻村干部应根据基层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扎实开展。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带着命令下去”向“带着感情下去”转变。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段话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驻村干部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其行政效能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作的成效。驻村干部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从以往的“带着命令下去”向“怀着对群众的真挚感情下去”转变。

在工作中,驻村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放下架子,情系乡村,把自己作为村干部的一员,融入到村务工作中,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参与而不包办,帮忙而不添乱”。要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群众,走村入户和群众交流沟通,听取和了解他们的想法、意见,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

总之,驻村干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以服务群众为主,以群众的利益为先。“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这是每一名驻村干部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从“不能对症下药”向“善解疑难杂症”转变。针对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样化、需求差异化、问题复杂化等特点,驻村干部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从不敢做、不善做、不能对症下药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思考总结,在解决基层各种“疑难杂症”的实践中锤炼党性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驻村干部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就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驻村干部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排查和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尽力帮助当地农民群众解决“行路难”、“灌溉难”、“看病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要帮助当地的孤儿、留守儿童,五保老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想法的贫困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搞种养或以劳务输出等方式脱贫致富。

只有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爱民、亲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创新服务群众方法,从“授人以鱼”向“共建共享”转变。由于山区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农村的服务模式,主要是资金倾斜、产业扶持、技术帮扶等方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也应有所创新。

集众木方成大厦,合众力方成伟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具体工作中,把党和政府出台的惠农利农政策落实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释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有关问题解决到位,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氛围;要融入群众、凝聚群众、带领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党和政府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老区建设(2022年6期)2022-04-14 21:16:39
驻村博士
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10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0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群众(2015年5期)2015-08-28 17:42:21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党员生活(2015年8期)2015-08-21 20:39:56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