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聪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的精神,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势在必行。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用型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与本校的校情、特色实现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优势,增强教学实效性,使形势与政策课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且真正受益的课程。
随着社会网络化和信息化快速推进,作为教学对象的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网络纵横的时代,成为了网络的新生代。90后大学生很多学习资源获取都可以通过网络这种快捷的方式得以实现。随着新型数字产品的出现及新产品新功能的层出不穷,学生获取及更新信息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些学生的视野是70后和80后在这一人生阶段所不能及的,他们接受了大量的新事物。但是网络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某些信息甚至还带有蛊惑性,这必然对大学生的判断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多数为理工科的学科背景,人文知识背景薄弱,容易出现认知的困惑。
同时,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自尊心、参与性、独立和民主意识较强,但政治信仰较为空洞、实用主义意识强,面临专业学习、就业、考研等各种压力,往往对包括形势与政策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及应有的学习热情。
面对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及大学生群体主观认识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形势与政策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不再会简单的接受教师课堂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而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教师所言不再是不可辩驳的东西,而是可以被重新审视的观点,如何回答学生的问题,如何应对学生的批判给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带来的挑战,如果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回避学生的问题,都会使得教学苍白无力。这一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在应用型大学,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而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专题讲授与形势报告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广泛开辟形势与政策的第二课堂,即形势报告会、节日纪念活动、研讨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实现第二课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形势与政策的第二课堂中,着力打造形势报告会,将其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打高端牌和权威牌,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学校适时地为同学们讲解国内外形势及国家的政策、党的大政方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也可以体现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校园社团活动的结合。校园社团既是大学生文娱活动的载体,也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活动的舞台。很多校园社团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这些社团的主题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主题有一定的重合,两者在一些活动上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开展的。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课堂之上的互动与课堂之外的互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如果在课堂上仅是知识传授,该门课程的价值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得以交流与碰撞,每个学生都可能从其独有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提出对教学主题独特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要给予及时到位的点评,对于客观的观点给予肯定,错误的观点进行分析纠正,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打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具有即时性、时效性、动态性等特点。对于这样一门集综合性、科学性、时政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是整合优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专题教学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即专题性、拓展性、探究性,学生通过专题学习,深入透彻地了解形势、理解政策。这种专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拓展国际视野,更有利于大学生以深邃理性的眼光、开放的心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因此,继续优化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专题教学,以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组织实施,打造出科学的模块化教学专题,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有效尝试。教学专题可以分为三大模块群,即国内专题模块群、国际专题模块群及机动专题模块群。国内专题模块群可分为:两会专题、三农专题、两岸关系专题、中国外交系列专题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系列专题(包括重要时间点、纪念日的专题);国际专题模块群可分为世界经济专题、国际关系专题、国际安全及地缘政治专题、局部地区热点问题专题。机动专题模块群为对一些偶发事件、新近热点的应对与梳理。将三大模块有机组合,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最终打造出形势与政策课庞大的模块化专题资料库,提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高校同质化所带来的问题不可忽视,很多应用型高校的特色专业被“稀释”,这样就很难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需要理论家、科学家,但也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大量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大学特别是应用型技术类大学,应该坚持特色发展,特色是一种水平,也是一种优势。作为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深知其服务区域建设、服务地方、服务祖国的责任和使命。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提升大学生鉴别力的有效载体之一。
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应用型大学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作为未来以技术型人才身份出现的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更应该将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关注国内外形势,关注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发展。使90后的大学生拥有极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也是一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第一,重视校园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络互动平台建设。通过形势与政策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发布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在平台上为学生解惑答疑,及时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广大学生能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
第二,运用校园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应。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利用校园广播、校内刊物、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宣传。学校食堂应该增加电视的数量和加强电视的覆盖范围,在相应时间将电视调至整点新闻、新闻30分等栏目,逐步发挥校园文化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作用,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正确方向和覆盖面。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3号)[Z].
[2]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
[3]赵海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综合性机制与结构性范型[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6):21-23.
[4]李小鲁.学科化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39-44.
[5]黄苏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