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给蚊子打抗疟“细菌疫苗”

2013-08-15 00:53常丽君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免疫能力抗疟疟原虫

(文/常丽君)

最近,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广东中山大学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给蚊子注射一种细菌,使其与蚊子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第一次使蚊子具有抵抗疟原虫的免疫能力,且这种免疫能力能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越来越少,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疟疾。

新研究由中山大学—密歇根大学生物控制热带疾病联合中心奚志勇(音译)领导。他们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细菌感染了斯氏按蚊(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疟疾携带者),携带这种细菌的雌性按蚊会和未受感染的雄性按蚊交配而生出被感染的后代,再把感染传给它们的后代。这样要不了8代,抗疟细菌就会在蚊子群里迅速传播。

新研究把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中生存得最好的按蚊——斯氏按蚊和一种已知的能感染伊蚊的沃尔巴克氏体细菌匹配,通过胚胎显微注射技术给数百蚊子胚胎注射了细菌,然后发现一只雌蚊抗过了感染幸存下来,并能在实验室里继续繁殖下一代。

研究人员发现,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能抵抗恶性疟原虫。他们用感染了疟原虫的小鼠的血来喂养两种蚊子,发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唾液腺里所含的疟原虫数量比未感染的蚊子要低3.4倍。“这就相当于给蚊子接种了一种疫苗,”奚志勇说,“将来蚊子虽然还存在,但有可能失去传播疟疾的能力。”

把这些发现结合起来看,在野外那些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能抵抗疟疾感染,有能力取代那些携带疟原虫的天然蚊子群体,最终可能遏制蚊子向人类传播疟疾。

但沃尔巴克氏体究竟是怎么把其他病原菌排挤走的,这一点还不明确。研究人员发现,在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蚊子的组织中,比未感染的含有更多的活性氧成分,而这会遏制像恶性疟原虫这样的病原菌。因此,他们推测,可能是细菌通过激活蚊子的免疫反应,在蚊子内部产生了对疟原虫有毒的环境。

猜你喜欢
免疫能力抗疟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红细胞膜相关蛋白1 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和鉴定
产卵相关TOR信号通路对蚊虫传病能力的影响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泰国改变用药策略应对耐多药疟疾,抗疟效果有所改善
“抗疟”卫士:勇越生死线 丹心铸科研
——记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潘卫庆
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数字化学习免疫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色草金生长、消化和免疫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