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然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上,清廉的官员数不胜数,关于拒贿的故事更是多如牛毛,如明朝时周新的“悬鹅示众”、清康熙年间于成龙的“立檄拒礼”、宋朝时刘温臾的“厚谢婉拒”以及反其意而为之的“贪泉瓢饮”等等。但这些都只能称之为文拒,或自律之拒,而用“武拒”这种看似不文明的棒打送礼客方式的,恐怕只有南北朝时代的学者、文学家,梁朝通直散骑侍郎、中书通事舍人顾协一个。
顾协,字正礼,吴郡吴(今苏州)人。因才华出众,顾协被梁武帝拜为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命令等,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在这样一个位子上,如想给自己或给亲朋好友办点事,根本不用费吹灰之力。然而顾协却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
顾协曾对家人及幕僚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这既是他的从政信念,也是他的做人信条。
刚刚上任廷尉正不久,天气突然转冷了,顾协虽身着冬服,但仍显得衣单裤薄,难以御寒。幕僚、好友寺卿蔡法度见他这样,很是心疼,便私下为顾协准备了厚一些的冬衣,想先披在自己身上,然后找个办法说服顾协,让顾协穿上。可是后来,蔡法度想到顾协拒赠如拒恶的刚直不阿的品行,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顾协的一个学生有事来找顾协。考虑到老师是个廉洁之人,不敢多拿礼物,只送给顾协两千铜钱。顾协见了十分恼火,他心想:这送礼的现象怎么就制止不了呢?甚至连自己的学生都这样了,那还得了,这社会风气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啊?看来,不给这些人点颜色看看还真的不行。于是,顾协就命令手下人将送礼的学生重打20大棍,然后逐出家门。这20大棍,棍棍要命,可谓是皮开肉绽。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给顾协送礼了。
世人不理解,顾协本身是文人,柔弱儒雅,对人应该文质彬彬、恭谦礼让,却对学生弟子下那样的重手,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不过,如果我们从顾协的信仰与人情两方面去稍加思考就会释然:为政清廉是顾协的坚定信仰,是其秉性;而收不收礼却是人情,当人情冲撞了信仰时,棒打送礼客也就成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