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杰 经鹏飞 王小丽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其地形大致可分为东南坝头区、西部丘陵区和中部平原区三个类型。该县地处坝上高寒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总人口37.2万人,素有“坝上首县”之称。2005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扩权强县。课题组通过梳理张北县文化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张北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及不足,进而探研张北县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对策。
文化资源是指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和坚实依托。张北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以下,就从张北县文化资源的现状及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历史文化资源
张北县地处坝上,是中国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依存、交叉汇聚、融合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张北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52处(包括察北管理区)。其中古遗址475处,古墓葬18处,古建筑150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其他1处。截至2012年12月,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元中都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长城、前阳坡遗址、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元中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张北县现存的长城遗迹,总长度达100多公里,历史价值很高,被誉为是“解开长城之谜的地方”。闻名世界的“北方丝绸之路”张(张家口)库(库伦)商道贯穿县境。
2.民俗风情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观察当地社会、了解当地风情的窗口。张北县地处塞外,是连接京津冀晋蒙的交通要道,汉、满、回、藏等多民族杂居相处。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具特点的是马桥上的牲畜交易活动和蒙古族的祭敖包。
3.人文艺术资源
坝上地区古为少数民族的游牧地。清代道光后,移民开始上坝垦殖,因而带来各地的人文艺术。这些外来的非物质文化与当地草原文化相融合,便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坝上民间文艺。最能反映张北县人民生活及审美情趣的要数二人台。张北县地区的二人台属东路二人台,其大量吸收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融汇许多剧种的表演程式,男角动作多刚少柔,女角动作也少有文静。
1.以元中都草原文化为底蕴
元中都遗址位于张北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的馒头营乡白城子村,俗名“白城子”。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武宗海山在旺兀察都之地肇建中都城。元中都作为蒙元时期四大都城之一,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元中都作为多京制的产物,是研究辽、金、元诸代多都城建制的宝贵实例。中都考古发掘出形制特殊的角台,不仅尺寸大,还向宫城内侧突出,扩大了面积,看起来蔚为壮观。同时角台内、外侧采用多转角结构,这种结构在元代并不多见。宫城南门门道使用巨大石条作为地袱石,用巨大石块铺面,长度超常,还有木质门框门壁等修饰,等级很高,这是城门研究难得的材料。中心大殿基址的台基角部三次曲折,形制特殊,并以做工考究的汉白玉螭首为装饰,规格极高。目前发掘确认的中都城垣结构的配置,总体反映出元中都的建筑布局,为研究元代都城的规划及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中都遗址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其出土文物直接见证了蒙、汉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蒙汉民族的融合。
从旧石器时期始,到清末移民垦荒,数千年来,见诸史籍的就有17个草原民族在张北县繁衍生息。张北县成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形成了浓郁的草原文化。
2.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
张北县年平均气温32℃,境内的中都原始草原是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有“沙平草远望不尽”、“夏季爽天下”之咏。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就建在中都草原腹地。景区道路平坦,旅游设施齐备。
元武宗在距今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西北12公里处建立了元中都宫阙。2010年,为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元中都文物,挖掘元中都历史文化资源,张北县建成元中都博物馆。
3.军事文化资源丰富
张北县地处锁钥要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坝头的野狐岭为例。此地存有不同朝代修筑的多道长城遗迹,国内实属罕见,为全国长城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发生在1211年的野狐岭大战是成吉思汗第一次伐金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也是整个蒙(元)金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10万大军集中打击40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军,蒙军大胜,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直到灭亡。
1.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张北县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央、省、市的高度关注。这是张北县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机遇。
2.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战略已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张北县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其加快融入北京、承接辐射、借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热情参与的群众优势
近年来,经过艰苦历练和实践检验,张北县打造了一支思想解放、敢干大事的干部队伍,广大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凝聚起“砥砺奋进、开放创新、务实真干、放胆争先”的张北县精神,形成了全县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张北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桦皮岭在张北县东部,与沽源、崇礼、赤城接壤,主峰海拔2128米,是坝上最高峰。“天下十三省,冷不过桦皮岭。”桦皮岭的背坡原始桦木葱葱郁郁,各种山花烂漫,凉风习习,是夏季北方地区最佳的避暑胜地。近几年,张北县投资建设了“坝头天路”,意图包装开发百里坝头一线上的多代长城、桦皮岭等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整合,目前该条旅游线路的开发力度不大。
二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全县上下对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中,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少人认为县域经济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发展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还有很多,文化产业很难发展起来;还有的人认为文化产业是靠政府来投资的,尚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
张北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应是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显元中都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坝上草原的特色。具体应把握三个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元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在草原上建立的古代都城,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古代城市的独特性,所以,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元中都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地位。为此,要丰富中都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以加深参观者对元中都的理解,对蒙古族和元朝历史的理解,使中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张北县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第二,市场导向原则;凭借元中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独特性来吸引和满足现代旅游者求知、求特、求新、求奇的心理。如: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可结合史料记载设计三都游——开发大都至中都至上都的巡幸旅游路线。通过对沿途的驿站、对驿站描述的古诗文或元朝贵族的迎送仪式等详加考证,使旅游线路更具文化内涵,提升产业经营效益。
第三,特色品牌原则;争创中都品牌的产品。中都的牛羊肉品质非常好,深受周边省市客商的欢迎,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品牌,在知名度上受到很大影响。张北县可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整合张北县的牛羊肉品牌,冠以“中都”等类似的名号,打造张家口的特色品牌产品。另外,还可大力打造节庆品牌。如举办中都草原文化节、中都草原那达慕大会、中都草原篝火节等以展示中都草原特有的文化。
综上所述,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产业开发,是促进张北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在文化产业的引领下,张北县能走上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