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访·知·解”

2013-08-15 00:51中共陵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郭龙龙
支部建设 2013年16期
关键词:集体养殖群众

■中共陵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郭龙龙

在我们县领导干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中,我联系的是杨村镇的杨村、池下村、岭北底村等10个村。从3月中旬开始,我先后6次来到杨村镇,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实地调研村上产业发展,入户走访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调查了解村里各方面的情况,感受很深。

党建是引领一切发展之基

杨村是一个党建老典型,从1990年被誉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以来,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动,确保了典型之树的长青。如今,村两委干部还在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早、中、晚一天三签到制度,这也是全县唯一的农村干部实行签到的村。因为有了党组织的引领,村集体所办的每一件实事都真正落到了实处。近年来,村集体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杨村寄宿制小学,投资500万元开发建设了开元街,投资120余万元给全村830户安装了太阳能,投资2000余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引资上亿元,兴建起兴源河精钙、丰茂蔬菜、鑫康饲料、五色土健康产业等10余个大型民营企业,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500余人。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924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3元。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能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点,在我所走的北冶村、太和村、泉头村、岭北底村、池下村等村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调研中我还了解到,发展较快的村,还在于有一个好带头人和一支比较稳定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像杨村原任支书吴文忠一干就是28年,继任者杨六平已是连任第三届了;泉头村支部书记付保国和池下村支部书记王牛锁,任职分别达到了20年和26年;岭北底村支部书记张志勤尽管只有42岁,但当村主干已经14个年头了。而有的村发展不快甚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干部换得较快,缺乏连续性。这也应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由此我想到,鼓励村干部连选连任,既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下届农村两委换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增收是百姓心中永远的梦想

东尧村41岁的村民郝书亮养猪已有10多个年头了,目前存栏有100多头。每次见到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总感觉他身上有股用不完的劲。从一开始的十几头猪起家,到现在要扩大养殖规模,郝书亮几年来的积蓄都投入到养殖上,新建的两千头养猪场今年秋天就能完工,难怪在他的家里看不到一套像样的家具,只能坐在床上和他攀谈。谈到今后打算,这汉子腼腆地笑了,“对咱们老百姓来说,不知道实现中国梦是个甚样子,但增收致富多挣钱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谈到眼下的困难时,他非常坦诚地说,投资得120万,还缺不少资金,问我能不能帮助在银行贷一部分。据我了解,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每次最多只能贷5万,其他银行对于农户贷款的很少,数额也很小。对于像郝书亮这样想发展壮大产业的农户来说,这点资金远远不够,这是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我发现,当前农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条是传统种植。10个村有耕地1.6万亩,人均不足1.4亩,以种玉米为主,亩均收入1000元左右,主要靠50岁以上不便外出的老年群体耕种,纯粹种地的家庭一般都比较贫穷。第二条是搞养殖。在东尧村像郝书亮这样的养猪户还有7家,另外,村上还有3户养兔的、2户养羊的和1户养鸡的。陪同的村委主任崔水元说,在这些养殖户的带动下,村上想发展养殖的人家还有不少。在调研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这10个村搞养殖的拢共有50多户,还有60多户搞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种植的。这些种养户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富裕。第三条是外出打工。平均每个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在外打工,这些家庭收入一般来说处于村里中等偏上水平。

靠出蛮力气只能养家糊口,靠智慧胆识才能发家致富,这是我对农民增收的一点粗浅认识。在走访中我听到村干部和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增收”二字。是啊,增收增收,这是各级党组织一直在着力破解的一个难题,这又何尝不是每个老百姓心中永远的梦想呢!

民生就是眼前的幸福

在农村,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把眼前的愿望变为现实。对于愿望,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想法。泉头村的牛永富、李思老两口,一个患有高血压,一个半身不遂长年卧床不起,长期吃药就是家庭最大的开支,虽然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是缺口依旧较大,导致生活比较困难,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能补贴一点,但老人不愿拖累儿子,对于他们来说,“上级政府”能给个低保户,就是眼前最大的愿望。东掌村今年组建一支女子军乐队,由24名家庭妇女组成,她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和杨村的女子军乐队一样“风光”,谁家办事都愿意请她们。池下村集体规划建起一个新村,统一铺设了下水道,实现了绿化亮化硬化,对于有能力修新房特别是孩子要娶媳妇的家庭来说,他们巴望的就是也能成为新村一员,因为新房子就是农村娶媳妇的招牌。杨村正在规划建设一个108户的住宅小区,与之临近的泉头村、乔山村、太和村等村有50多户村民报了名,对于他们来说,早日喜迁新居不但能解决冬季取暖问题,更是实行农村城镇化后的一种身份象征。在西掌村、岭北底村,村支书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争取到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名额,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

近年来,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新的五个全覆盖”的落实,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吃的磨河水(陵川县城用水)、种地有补贴、看病能报销、健身有场地、水泥路铺到家门口、老人领上了养老金,民生作为保障幸福之本,在惠及更多群众的同时,如何解决好不同利益群体的民生问题,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服务不只是说在嘴上

北冶村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丽霞的下乡住村联系点。两年多来,范丽霞不仅帮助北冶村支部由后进转化为先进,还协调解决了村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支部书记秦艳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每次见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绝不能给范部长丢脸败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从去年开始,他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建起4栋黄贝木耳种植大棚,承包给4户村民种植,而他则发挥自己的优势,免费为承包户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实现户均三只羊,这是东掌村支书牛存龙时常挂在嘴上的致富目标。东掌村共有215户,834口人,耕地1200余亩,人均不足1.5亩,群众有搞养殖的传统,但都是小打小闹的零星散户,形不成规模,“猪快养猪,羊快养羊”的跟风心理和急于致富心态,往往造成的结果是,自家的猪羊养成了,市场疲软了,反而挣不了多少钱,想扩大规模,投入大风险大顾虑也多。如今,由村集体筹资和村干部垫支30多万元的养羊圈舍已经建成8栋,千只养羊园区已初具规模,优先让群众承包经营,计划6月份投入运营,羊的品种是从山东引进的波尔山羊。为了验证能不能养成,支书牛存龙去年秋季就从山东买回5只羊,放在自家的院里饲养,我看了,效果很是不错。我想,有了牛存龙的先行先试,有了村集体做后盾,东掌村实现户均三只羊的目标就不再是梦想。

类似北冶村、东掌村“集体搭台,群众唱戏”模式的还有太和村,现已完成“双千只”规模养殖园区圈舍建设;泉头村引进河南客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二硫化碳厂,鼓励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东尧村今年集体栽种核桃林100亩,目前已发包给20多户村民。据我所知,这些村都已成立了种养合作社,由村干部兼任社长,集体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提供技术服务,让群众在小风险里得到大收益。这种模式,对于陵川245个贫困村来说,或许可作为今后政府扶贫的一个方向。

为群众解决小问题,提供小服务,村里基本能保持不乱,这是小稳定;为群众发展产业解决致富奔小康的大难题,这是大服务,有了大服务,群众的心才安,这是大稳定。这是我在和村干部的走访座谈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坐在办公桌前,翻着走访时征求到的200多条意见建议,我忽然对“访知解”有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省委开展的“访知解”活动,对于近年来开展的各项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既是对创先争优、纯洁性教育、下乡住村等活动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对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积累经验打基础,更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一名组织部长,首要的就是尽好组织者的职责,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活动效果。同时,作为活动的一名实践者,更要带头常接地气攀穷亲,用自己的亲历亲为,为全县干部作表率。而开展“访知解”活动,访民生、知民情是基础,解民事才是根本,对于贫困村占66%的陵川来说,更是如此,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不论是民生问题还是发展问题,都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扑下身子转作风,在深入基层一线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集体养殖群众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我为集体献一计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