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娇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社会上也有众多说法,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体育高等院校如何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努力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全国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主线,结合实际的现状,探究当代体育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可行性对策。
(1)研究对象: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问题。(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
2.1.1 亟待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大
随着近10年来全国范围的高校扩招,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再加上往届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人员,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其中全国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同样创历史新高。
2.1.2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市场慢慢转向国际化,不同方式的外国教育机构的驻入,发展了种类更多的培育人才的机构,他们不仅开短期的培训,还有部分和国内大学采取合作。这类新型的人才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高校人才教育方式有很大影响,给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机会带打来了挑战。人才市场往往更注重“好”专业。“好”专业、“热”专业,就是所谓现在就业市场比较短缺的专业。体育学生因为所学的专业自身受到局限,就业的方向有所限制,近几年各地的体育教师趋于饱和,这也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体育生的就业。
2.2.1 体育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所学的知识应对不上社会需要,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专业技能不够拔尖,没有很强的综合实力。所以在应聘时很受限制,在进行社会上的不同考试时没有竞争力,除非是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要求一起开始体能测试的岗位,剩下的没有别的优势,更可能是全部都是失利状态。学生对就业还不是很重视,大部分还觉得就业事件容易的事,大多抱有可以从事机关、公立学校、事业单位等,对于企业、健身健美场馆、私立学校或俱乐部的兴趣都不是很大,特别是不是师范专业或专业学习体育的学生,对自己今后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心想只有进入学校才是好出路,没有十拿九稳的信心应对其他职位。这几年,各教育局也规定了各种考试,各地的教师只增不减,上岗前还要进行入门考试,这对与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更加不容易。并且很大一部分地方教育系统早已对非师范类的专业学生不给于机会。
2.2.2 受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影响
因为高校扩招的原因,有些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甚至没有开展体育系条件的学校,为了可以招到更多学生,不惜盲目开展体育教育专业,最后出现了体育毕业生剩余的太多的状况。有部分高校为能提升升学率把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可体育有一定基础,热爱体育的同学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将其填上体育专业,致使体育生生源过多,这就是恶性循环的始端。
2.2.3 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目前,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呈现出基础狭窄的状况,表现为一般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窄。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轻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课程内容较陈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不强,专项课学时少,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能力培养和认证机会较少,使学生就业面较窄,专项技术和专业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我国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毕业生择业的困难处境。
2.2.4 企事业单位对体育生的传统观念
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方面很厉害,从而给就业相对带来了很多问题。大多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第一要考虑的就是所学的专业,可体育专业和其它专业相差甚远,学生的就业面也就相对缩小,即使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或有其它的专长也容易被忽视,用人单位大多因为太过注重专业从而将其它的忽略。还有得到存在一些性别歧视,在女性体育生较为明显,很多用人单位想到女生的婚姻因素、成就动机,生理因素、生育保险费以及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这一方面也是体育生总体受到制约的原因。
2.3.1 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
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坚持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并行的原则培养人才。全面开放就业渠道,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应的减少可以扩大就业微型小企业与中型企业的税负,全力发展与支持我国的中小企业、集体经济、服务业以及个体私营经济。政府应当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还应当适当缩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门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和其它服务。
2.3.2 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选才观
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选才观以适用为原则,不片面追求文化程度,注重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把品德、知识和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要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由于体育专业本身的限制,所以在应聘体育教师时用人单位不应考虑性别差异,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2.3.3 根据社会的需要完善教育体制,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体育院系的课程、专业设置也应根据社会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区,深入中小学,增加专业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锻炼毅力、升华向我、拓宽专业面,从而使体育教练员、教师还有指导员等多种的职业需求。应以社会市场作为前提来对专业、科系进行改变。不但要有传统特色专业,而且还要具有超前性的专业结构。为毕业生可以成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教学应朝向国际化发展,增加与各世界体育院校的交流,学习外国的教学经验,打造新型的教育理念。
2.3.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择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和择业形式,以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就业时,他们在各种选择面前无所适从或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或盲目寻求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是遭到就业信息的影响,消极等待等等的心理状态。针对诸多就业心理,体育专业学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摆正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在择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遵循“服从社会需要原则,发挥优势原则,有利于发展成才原则”,抛开以往非对口专业不入的就业模式,树立“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正确观念,不攀比、不从众、不依赖,主动出击,在竞争日益激烈职场中找到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长成才的工作岗位。
2.3.5 自主创业,增加体育生就业新渠道
体育生的特点就是领悟力超强,有些东西一点即通;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学校可以根据体育生的这一特长,建立大学生创业载体。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2.3.6 建立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成立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反馈制度对与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和学科的改变有很深刻的意义。体育院系学生的培养只有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才可以在竞争中常胜不败。所以学校应及时向用人单位调查已经参加工作大的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情况,掌握毕业生培养的质量,对没有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对社会上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学科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指导就业。
(1)体育生面临的新形势是亟待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大、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就业市场的性变化。(2)影响体育生就业难的因素有体育生自身条件的限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全民健身意识差、企事业单位的歧视和地区性保护措施的影响等。
(1)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鼓励自主创业,增加体育生就业新渠道。(2)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选才观。(3)完善教育体制,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全程指导业生就业服务。(4)体育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5)建立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1] 徐玲,白文飞.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
[2] 李荣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 李英,杨爱华.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07-110.
[4]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5] 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