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书於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体育教研室 重庆 401120)
自2004年重庆市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始,高校大学生女足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法规制度、比赛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重庆高校女足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科学理论,高校女子足球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此,分析和研究重庆市大学生女足比赛几年的经验教训,提出对足球体制改革上的思考,对今后深化重庆市大学生女足比赛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市各高校女子足球代表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足球赛,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竞技水平,培养了体育人才;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了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体育训练新机制;加强了高校女子足球代表队的建设和足球场地的建设;增进了各大高校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了高校足球的发展。在2006年12月重庆市高校女子足球赛中,一共有6只球队参加,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分获专业组前三名;四川外语学院、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工学院分获公体组前三名。在2007年12月举行的重庆市高校女子足球赛中,由原来的6只球队缩减成了只有4只。公体组只剩下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其他的学院因各种原因已经解散队伍不在参赛。重庆市的高校女子足球比赛给高校的运动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平时看似文静的女孩,在足球场上其实也是明星。在绿荫场上时常能看到他们英勇拼搏的身影和场外观众们的惊叹声。在大学生女足比赛期间,学生球迷们都常常为了自己球队的胜利而欢呼,为球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事物而深表遗憾。比赛的举办让更多的女生开始关注足球,喜欢足球。
高校足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高校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行政拨款,我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与世界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学校中用于体育竞技运动的经费就更少得可怜。要想使高校女子足球队生存,就要在资金的筹集上下功夫。办高校女子足球队没有钱作基础显然是不行的,没有经费从何谈系统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根据相关调查,重庆市各高校足球代表队的训练经费全部是由各学院自己承贷,只有少数个别队有赞助的支持。另外,足球场设施和训练条件还相对的落后,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训练的开展。从重庆最近几届大学生女子足球比赛来看,高校对女子足球队的投入虽然较以前有所提高,但对女子足球的投入还是相当的欠缺的,与足球发展快的不少省市的投入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在重庆各高校女足代表队的普通高校的足球运动员他们有着训练比赛时是球员,平时是学生的双重身份,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时既要保证训练,通过训练促进足球运动水平的继续提高,又要按照学校的相关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进行大学阶段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就引起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是客观而起复杂的。针对与这长期以来存在的情况,尽管已经采取了加分制、减免课程等方法,但这一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教练员也应根据队员的学习,比赛任务和训练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调整训练量。
重庆高校的女子足球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对于高校女子足球运动乃至重庆市女子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营造健康向上的高校女子足球文化氛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课堂上的足球选项课和课外足球活动是建设校园足球的重要途径。课外足球运动是建设校园足球的重要手段,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具体情况充分的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开展相关的课外足球活动,例如小型的足球比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高校学生足球,有可以完成学生身体锻炼的任务,同时又活跃了课外体育活动。
一个高校足球代表队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运动队的战斗力。作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支柱,它体现着这个集体的凝聚力。高校足球代表队良好的作风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课余训练中进行培养,要与代表队成员所在的系领导,教练员共同进行,通过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对高校足球代表队在思想、学习、训练、生活上不放松,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对代表队里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不能姑息迁就。
在比赛赛制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更改比赛赛制来提高各高校参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采用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五人制”足球特有的技术更加细腻,极具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它的优势是场地利用空间小,非常有利于普及,更适合大学校园足球运动的特点,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全民健身运动,对缓解高校体育活动场所供需矛盾,而且不允许有任何冲憧和铲断球,可以杜绝或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是最适合高校女子足球的普及。
[1] 华凤岩,张庆春,范鹏.对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2] 周德胜,林常惠,冯凤玲,等.新形势下加强运动员教育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6).
[3] 王建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素质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
[4] 廖军.高校足球文化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7).
[5] 宋高晴.河南普通高校运动队训练存在主要问题与引起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4(2).
[6] 方成邦.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1).
[7] 周伟,周静.谈足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8] 李勇勤.普通高校课余运动队训练的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