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高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对体育专业来说,体育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教育的专业性较强,教师往往更重视专业教育,教育内容只局限于体育专业中,很少对其他专业有所涉及,容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低。体育专业的学生本身文化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相比显得较低,在教学中教师又不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全面。目前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运动训练加教育实习进行,学生实习的时间少,实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成为机械的训练者,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此,体育专业的设置应该具有广泛性,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体育人才,以满足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但实际上高校体育专业的设置往往过于单一,以前体育专业就只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两种,随着社会与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专业设置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与多样性的社会需求比起来,体育专业的设置仍然比较单一。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和体育教育者,人才培养的方向比较狭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再加上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针对这一问题,关于老年人的体育与健康问题就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体育专业的专业设置更多样化。
据调查,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报考体育专业原因就是因为文化课水平较低,为了通过学习体育考入大学,他们更是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这就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了很多。受到传统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为了追求期末考试比较好的成绩,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特点变的不突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能够得到培养。
虽然我国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体育专业教师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还存在一定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的年龄关系到教师的流动性,如果教师队伍的年龄比较大,那么教师的流动性也会比较大,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普遍比较大,青年体育教师比较少,这使得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年龄对科研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年轻教师比较容易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丰富。从知识水平上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水平,学历不高导致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学历水平是体育教师队伍的硬伤。
由于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户外进行,这就对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有比较多的需求,受到资金短缺等问题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存在不足,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是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体育教学的场地和教学设备紧缺,体育场馆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安排班级轮流使用场地,如果安排的不合理,就是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设备的充足供应,没有充足的教学设施,学生即使想学习也没有可学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离不开体育设施,据调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这也制约了体育人才的培养。
当前,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教育方向中,往往都是将体育专业分为两个大的方向:(1)体育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体育相关的理论的教育。(2)关于体育技术的研究,例如田径、球类等,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构成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是,这两个方向都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相结合。想要加强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将这两个方面相结合,既重视基础性学科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并且现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对体育人才的要求。高校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塑造,对学生情操的培养,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体育人才。
高校要从当前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尽快的调整当前各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的配置,来培养特色的体育人才。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我国各地的风俗、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给体育课程带来的影响。例如东北因为气候原因,更适宜培养与冰上运动有关的人才。这就需要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积极的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来培养特色体育人才。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只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体育人才时要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逐渐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一个合格的人才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素质有别于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却是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如果想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就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严把学历和能力关。国家要加强对高学历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招生比例,尤其是要增加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给予体育相关专业的人才更多深造的机会,通过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在招聘人才时候要严把质量关,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在职教师也要有危机意识,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函授、网校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充分地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开展自学活动,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活动,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一个多元性的教育模式。以学校课堂为中心,将社会实践等活动综合在一起的多元化教育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将人才的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设立,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现象的出现。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习环节的推动,对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还是要其在实际教育中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通过实习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沈友清.徐祥峰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中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必要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1).
[2] 刘坚,刘华,杨利珍,等.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之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3] 王安洪,郭慧秋,刘磊,等.和谐社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