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文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1)
师范大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教师,体育学院老师和领导应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有足够的认识。然而在实践体育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即学生在体育运动时产生的损伤。运动损伤,随“阳光体育”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学生中经常参加锻炼的次数和人数有很大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有很大增加。它不仅挫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而且损害学生健康,给同学们生活其带来不便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室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分析了大部分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并提出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以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本文就体育学习目标设置的任务分析、自身能力判断和结果预期三个方面的知识查阅了国内外著作文献、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文献资料。
(2)调查法:采用了专家咨询、访谈等方法。
(3)问卷调查法:本文随机抽取了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各年级的学生400名;其中男生280人,女生120人,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收回394份,回收率98.5%,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93.9%。
(4)问卷设计:问卷设计主要涉及性别、年级、一年内运动损伤发生的次数、所学专业或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发病率是以(一年内受伤的病次数/调查总人数)×100%为标准。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发病率较高,调查中损伤人数为297人,损伤率为74.25%,其中男生214人,女生83人。发病率分别为76.43%、69.17%。其中16人发病次数在两次及两次以上,且均为旧伤复发。
运动损伤的性质以医院的诊断为标准分为挫伤、擦伤、骨折、脱臼、拉伤、扭伤等,分析调查显示,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是拉伤、扭伤等一系列急性运动损伤。297名被调查的同学中,94名挫伤,占受伤总数的31.65%;其次是运动中关节扭伤60人,占受伤总数的27.61%;拉伤居第三位,共60人次,占受伤总数的20.20%,损伤中急性居多,且发生频率较高。
损伤最多的分部在脚踝和膝关节,造成脚踝和膝关节损伤率较高可能与人体的负担量重有密切关系。由于人体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下肢要承担者整个人体重量,膝关节和脚踝更是承受更多的重量。
损伤与运动项目,损伤前三位的项目分别为篮球、足球、田径、体操运动损伤率达40.07%、23.23%、19.20%、8.08%。在这四个项目中,篮球运动最受学生喜欢,参与时间也最长。
篮球的直接身体对抗也提高了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篮球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不遵循科学锻炼原则。
足球一直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开展广泛,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也比较多,比赛次数多,对抗十分激烈,身体接触频繁,也很容易造成损伤。抢截球、踢球和倒地铲球是足球容易受伤的主要的动作。抢截球时由于用力不当,使大腿肌肉拉伤和膝部扭伤;踢球时技术动作错误,使脚背受伤和踝关节扭伤;倒地铲球时用力过大,场地过硬使手腕扭伤和小腿擦伤;另外身体疲乏不集中注意力和也是发生损伤的原因。
田径中的受伤大多是由于跳高起跳落脚;跨栏时过栏和起跨;跳远时的助跑和落地;短跑中弯道跑和加速跑过程,大腿肌肉拉伤是受伤最多的部位。此外田径的教学时间最长,练习次数多,是产生运动的劳损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操项目的参加人数不多,但对身体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其损伤率虽然低于前三项,但对于每个人平均受伤情况却大大高于前三项。排球的损失主要是膝关节的损失和劳损。排球项目要求经常处于半蹲位状态(如防守、滑步、急停等)来进行运动,致使膝关节局部训练过多而引起损伤。
2.5.1 准备活动不足或过久
我们做准备活动的原因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使身体从安静状态顺利进入到运动状态。很多同学在比赛和训练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身体各器官在没有合理的刺激就进行运动,极易产生损伤。准备活动过久同样也会造成关节损伤和肌肉韧带拉伤。因此在运动前应合理的做准备活动。
2.5.2 麻痹大意
调查反映,很多人对运动的人之不具体。一些动作技术的细节往往被忽略,经常不注意一些难度不大的动作,训练和上课时发生损伤的情况很多。由此可见,完成技术动作时,应注重动作的细节,注意力应集中,以免减少运动损伤。
2.5.3 局部负担过重或运动负荷过大
在下午上完一节课之后,第二节没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聚集在一起打篮球或是踢足球。这样由于上节课的运动量很大,肌肉又很疲劳。再加上同学没参与运动的对抗性很强。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是运动量的安排太集中,使局部的负担量超负荷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比如,体育专业课教学,第一节上体操的双杠练习,第二节就上的是田径的铅球练习。当体操练习结束再进行铅球练习的时候,使很多同学感到上肢比较疲惫,不能较好完成教学技术动作,其中一同学因上肢疲惫无力从单杠上脱手而摔倒,但其实所有的安排都对上肢以及肩带造成较大负担,易产生局部过度负担,导致产生严重教学事故。所以,体育学院在安排教学课的内容上要注重运动量安排合理,遵守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尽量避免学生生理负担过重。
2.5.4 身体素质因素
身体的素质包括灵敏、柔韧、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如果运动员在某一项的素质差,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的某一项技术动作环节中就会得到体现,这也是产生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2.5.5 技术动作方面因素
各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学习是一个由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再到自动化阶段的过程,动作如出现不规范,就违背了技能特点、运动生物力学和身体结构原理,从而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2.5.6 伤病因素或身体疲劳
在休息或睡眠不好、得病、肌肉疲劳以及伤病初愈或受伤阶段时,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显著下降,注意力和警觉性减少、集体的反应速度较迟钝,此时原来比较熟练的动作也易发生失误,这是产生运动损伤的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
(1)学生的损伤发病率很高,男生的发病率大于女生。(2)学生大部分是软组织受损,骨折也有少部分。(3)学生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一些关节上面,如膝关节、踝关节等。(4)学生因篮球运动而受伤的次数远远大于其它运动,如排球、足球、田径等。(5)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自身麻痹大意等,其中场地器材等原因虽然占比例较少,但也在其中。
体育老师可以适当增强学生比赛项目的规则和裁判法则,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尽量减少可以避免的损伤。所以在预防运动损伤里我们要把侧重点放在在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上,增强在运动中对学生的引导,减少因不必要犯规所导致的运动损伤。针对易损伤的部位,教师应加大学生准备活动的强度,做好专项练习,让运动项目与准备活动内容有机结合。
田径项目要使学生休息充足,预防慢性的损伤,加强营养的补充和训练后的按摩方式。及时的回复体力。上体操课时,避免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慌,尤其是对女同学,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更为重要。
从运动损伤的部位统计情况看,下肢损伤多于上肢,此原因与运动损伤中使用下肢较多,使下肢负荷量大有关。下肢的关节中,主要是膝关节和踝关节,频繁的在运动中做屈伸,同时由于负重较大使力量承受也变大,极易使关节所能承受的力量超负荷,所以使得发生关节损伤的几率增高并远远多于身体中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关节轻度损伤,容易被同学们忽视,从而发生重复性损伤。较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关节所在部位肌肉力量保持关节的固定性;运动项目规则很多学生不熟悉,对运动争抢中发生冲撞过大的动作所发生后果预计不足,也易产生损伤。所以我们在运动中应将保护的重点放在踝、膝关节上,作为讲解的重点内容,引起学生足够重视,使学生养成在运动中保护对手和自己的习惯。
在课外活动中发生损伤的同学较多,其原因是部分同学没有充分做准备活动。在课外运动时并未有老师到场进行指导,所以要注意在平时上课时让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在冬节,在运动前充分做好热身,充分刺激中枢神经,升高体温,加快血液循环,让肌肉粘滞性尽量减少,加快肌肉舒张和收缩的速度,从而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
[1] 林忠文.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防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 张为.运动损伤防治学[J].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系,1990,6.
[3] 崔俊臣.大学生体育运动[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国岩.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0,10(3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