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松 杨玉秀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云南德宏 678400; 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德宏州境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种主体少数民族,其中德昂族属于我国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中的1个。德昂族总人口为17935人,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芒市、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德昂族由于人口较少,大多地处边境地区和偏远地区,大多数聚居在以乡、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地区。对于德宏州的民族现状和教育现状来说,如何促进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体育工作,对提高德宏州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为德昂族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运动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原始人类通过运动获取食物、占领空间和争夺配偶,也通过运动来逃避敌害、保存生命。在这种生存需要基础上适应与进化的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运动本能与需要。德昂族传统体育就是人们在劳动间隙,因地制宜创造的。例如德昂族的“扭扁担”,就是人们在田间劳动劳累之余,通过扭扁担来进行娱乐,以求一时的放松,由此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
竞技性是体育的本性和魅力所在。竞技价值是德昂族传统体育具有的特点,他们有千姿百态的运动形式和繁多的种类,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每一个项目的优点。现代体育项目难以比拟的是它突出的对抗性,趣味性的偏重,且形式和数量的繁多。要把某些项目作为竞技项目加以普及、推广,只需要强化它的竞技性和规则的完善。
从德昂族的发展历史来看,他们无不走过了一个从分散到独立,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发展过程,德昂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深深印刻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从部落、族群之间的斗争到近代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造就了德昂族族坚韧、勇敢的精神品质,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德昂族的刀术、射弩等运动项目无不与战争有关。
在原始社会中,险恶的生存环境迫使各族人民整天劳作,疲于奔命。但艰辛的生活、险恶的环境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交往的需要、爱情的渴求。人们在猎获猛兽、采集归来之后,都要庆祝自己的收获。闲暇之余,族人们便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余暇。
特定的地域环境是德昂族传统体育孕育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导致了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异。德昂族是从岩洞走出来地方民族,主要居住在半山区或低海拔山顶。德昂族主要从事山地农耕,同时兼有采集、畜牧、捕鱼和狞猎,还善于种茶、制茶和纺织。通常男人专门开荒、犁田、耙地和整地,捕鱼和狞猎,女人负责下种、栽秧、铲埂和采集等。这样的特定的地域文化下孕育了德昂族的射弩、武术、篾弹弓等传统体育项目。
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众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狩猎是德昂族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之一,由于它需要具备对自然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为复杂的技能,它的产生要比采集时期晚一些,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局限,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德昂族将狩猎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德昂族祖先在狩猎和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使用掷棒、石子、弹弓、弓箭、弩等器具射取猎物。
德昂族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属大分散、小聚居民族,长期与其他民族交往,其文化已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德昂族信奉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许多风俗与傣族相似。其传统体育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崇尚武术运动等。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射弩、武术、弹弓、爬杆等。
德昂有句话“拳是男子的一朵花”,说明了德昂族的习武风气十分浓厚。德昂族武术器械有棍(齐眉棍、双节棍、三节棍)、刀(双刀、单刀)、剑、叉、勾镰、枪(三棱矛)还分“花把”和“洞拳”两类。“花把”即表演武术,动作有随意性,多为节日或热闹场合的表演活动项目。“洞拳”则为格斗武术,一般不轻易外传。拳术有左拳、梅花拳、四门拳、白昼拳、碾子拳等;棍术有德昂棍、十二步棍;刀术有单刀、十二动双刀、十七步刀,它们具有防守严密、出击利索、坚韧勇猛的特点。
蔑弹弓又称泥弹弓,是德昂族盛行的弹射武器。形状和普通射箭的弓一样,其弓和弦都是用蔑制成,弦上有一小兜,用来放置弹丸,弹丸是用粘土做成直径0.5~1cm的小球,射击时,一手握弓,一手拿住放好弹丸的小兜把弓弦拉开,对准目标,在放弦射出时握弓的手需将弓往外拨动,否则弹丸会打在弓上。在节假日,人们会进行比赛,分为跪姿、立姿、障碍和速射4种比赛。
用两棵高6.10m的龙竹,比赛时每组2人,以先爬到顶部为胜。
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主要有比赛方式有扔得高、扔得远或者扔准等三种形式。扔石头的人站在一棵大树下,一只脚必须踩着树根,然后把石头朝上扔,扔出的石头超过树尖者为胜。一般为2人互相比,也可集体互相比。这个活动难度大,能锻炼臂力、腰腹力,开展较普遍。扔得远比赛主要是采用同等重量的石头看谁扔得最远。扔准主要是设定一定的目标,看谁扔出去的石头能命中目标。
陀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也非常广泛。在我国由于民族和地区的不同,打陀螺也有不同的玩法和开展形式。有的地方是用鞭子连续抽打陀螺,以旋转时间的长短来判定胜负;而有的地方则是比赛双方的陀螺相互碰撞,把对方的陀螺撞倒的一方为胜,被撞倒的一方为负。
善射民族其射弩箭目的为轻取远处意中物,显示射手的身、手、腿、眼不同一般,表现出其专注与自信、英气与俊气的身姿及神情。深山密林中野兽经常出没,作为防身武器和狞猎工具,德昂族男子弩不离身,死后还将弩放进坟墓随葬。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弩的形状略似弓,但须横着射,由弩批、弩床、弩弦构成。弩批成月牙形,长约0.5~1cm,弩床中间有弩槽,是放箭的地方,后面是镶口,有用牛骨做成的“发牙”(即扳机),箭用竹制,分箭杆和箭花。射击时,把用黄麻搓成的弯弦拉人镶口,槽内放上箭,扣动扳机就可射出。
3.1.1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需要
德昂族传统体育是德昂族先民在生活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和流传下来的民族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德昂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仅在于运动项目的推广,更重要的可以将德昂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技体育的冲击,使一些优秀的德昂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的淡化、甚至出现消失的迹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给德昂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选择的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改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缺位”的尴尬局面。
3.1.2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习惯、能力,树立“健康第一”观念的重要阶段。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教学大纲、教材大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虽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但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和缺陷。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多数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体系,教学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充。但是,相比其他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从总量上还是偏少,内容还不丰富,形式不够多样,缺乏地方特色。现阶段,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中,武术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建立具有云南特色、地方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仍是我们目前研究、探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目前,高校体育正面临着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将民俗体育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拓宽学生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使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体育课程体系。
3.1.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德昂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这些项目是学生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较多的开展,使得这些项目让学生觉得更亲近,更容易开展。众多的体育项目也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3.2.1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的对于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给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营造了政治政策环境,对于该事业的发展具在指导性的作用。
3.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优势
相对成熟、稳定、平衡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处于的阶段,但还是有较差的适应能力;其思想容易出现起伏不定主要由这几个方面造成:压力大的学业、迷惘的生活道路和未来生活、分离的爱情考验等。修养人的内在气质、精神、品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肉体与精神相统一,这都是德昂族传统体育所注重和强调的。学生在体能和心理上感到愉悦,主要是通过它消遣和游戏的方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欢快愉悦的情景不知不觉地获得,对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也是有益的。
3.2.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简单易实施的特点
德昂族有自己独有的体育项目和特色,其内容纷繁复杂,风格迥异,加上德昂族体育活动建立在人态、情绪的体验和控制的基础上,运动量便于自我控制,既可集体个人进行,无需特殊的场地,所需器材也比较便宜,简便易行。如果让德昂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可以极大的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缓解教育经费短缺、场地缺乏等问题,又有利于德昂族传统体育的系统传承与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3.2.4 高校自身发展有利于民俗体育的开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人才密集的场所,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学生能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的传承。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相对较强,呈现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都受到专门训练,且对接受新事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相对于中小学,高校有较完善的器材设施,完备的体育教学体系,为开展德昂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加上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自由,这就为德昂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提供了机会。在高校开展德昂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挖掘和推广,而且能造就一批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同时又能以较快的速度向社会传播,最终使这些运动项目发扬光大,进而有利于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体育文化的传播。
(1)重视并加强对德昂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改造。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重视筛选改造适合高校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保持德昂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原创性、历史性的基础上,使其更加符合云南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
(2)体育院系应加强对民俗体育教学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作为民俗体育人力资源必须具备民俗体育的技术、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就目前云南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的技术课程,多是以武术套路和散打为主,有极少一部分学校开始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秋千、陀螺等项目。而对于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上无人问津。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将回归到其原点:武术专业。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是很不利的,特别是这些特少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甚至会逐渐消亡。因此,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技术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区域性和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应加强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建立应有的鼓励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同时体育院系应完善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加大对德昂族传统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确立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加强对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开发,使教师和学生整合成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合力,共同承担开发德昂族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
(4)高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粗取精,大胆尝试改革,多途径、多渠道地进行,使更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系统、规范的进入高校体育之中,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5)加强课程改革。高校必须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改革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只有主动出击,改革自身的的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列入教学内容,才能获得不断的生存与发展。
(6)加强校校合作,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和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开发利用少数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整合。
[1]明芮妃.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兄阳[J].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
[3]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9.
[4]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与涂传飞等同志商榷[J].体育学刊,2008,15(4):8-11.
[5]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9.
[6]刘云.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览[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