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4)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比例也出现大幅度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而体育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30年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已取得较大成绩,特别是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然而,就总体情况而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增强学生体能和提高技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体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有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殊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得以飞速发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常见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和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实用性特点,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致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缺乏高职院校的特性,没有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特点进行设计开发,过分注重被动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固定性和指令性限制了教学双边活动,教学内容“大而杂”,缺乏新意,仍没摆脱以竞技运动为主的传统教材体系的束缚,众多项目是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到了大学还学这些东西,学生自然对此缺乏兴趣,表现为消极怠练,甚至出现抵触等不良情绪。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贯沿袭着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单一而枯燥,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没有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大都以其身体素质为评价基础,过分注重学生的技术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其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很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其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呈现出个人、自发和分散的无序状况,并没有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范畴,没有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致使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不协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知识、能力和技术等方面参差不齐,教育观念差异较大,学历结构、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入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体育场馆器材缺乏程度愈发严重,拥有量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硬件设施差额数量大,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和培养人才素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实内心需求,运用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方法,改革落后体育教学模式,树立创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
立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把握其教学目标的特性,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努力提高其体育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以其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迎接人生的挑战。
降低教学内容的技术难度,增加趣味性与娱乐性,强调健身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并加强传授对各类职业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其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融教学、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式教法,追求实效性,活跃课堂气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肯定、多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锻炼中,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拓宽视野,着眼于整个过程,即注重过程性评价,从体育理论知识、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综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愉悦,从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建立以健身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和严格制度,帮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以增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随着时代进步,体育学科也在不断发展,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因此,为了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重视其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励体育教师承担课题、发表学术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体育教师也要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及效果。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增加投入,完善体育场馆建设,丰富体育器材设施的数量,当然,学校相关部门需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场馆设施的荒置;同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科学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分类存放和科学使用,切实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加强对体育器材的日常维护工作,有效避免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转变观念入手,摆正体育教学位置,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大胆创新,勇于摸索,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1]汪德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吴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1.
[3]江典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0,8(6).
[4]曾杨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
[5]金光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民营科技,2010.
[6]向青松.浅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J].华章,2010.
[7]张林.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8]张沛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