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 广东 高州 525200)
中职体育课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是指针对中职生在身体素质、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或测试成绩,按体育运动项目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编排到相应的教学小组,选择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体育运动水平和技能处于不同层次的中职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体育课教学模式。促进中职生身体素质、个性和特长的健康发展并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是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行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推行分组分层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措施,目的在于探讨提高中职体育课实效性的途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逐渐从场地、器材、师资、经费等方面改善了体育课教学的条件,但是,由于某些教师为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仍然沿袭传统的抑制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学生只能单向被动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愿上、不敢上体育课,疏远体育课,上课无精打采。中职体育课陷入师生互动少,学生积极性差的困境。所以,体育课教师要根据中职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实际情况,推行旨在促进中职生个性、特长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引导中职生主动地积极地投身到自我选择的师生互动频繁的项目训练中,在精神上体验到训练成功的喜悦,对上好体育课充满期望。
某些体育课教师不考虑中职生在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差异性而推行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本上解决不了课堂上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吃不下”这个矛盾,压抑了中职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中职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在生理上需要通过锻炼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在心理上需要满足发展个性和发挥特长的欲望。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会有新的需要和目标,希望能够学到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在中职体育课中推行分组分层教学模式,中职生基于自己的体育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喜爱的锻炼项目,对自己选学的锻炼项目有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满足发展个性,发挥特长的欲望,他们会自觉地形成通过锻炼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学习动机,进而形成习惯,在行动上自觉地从严要求自己,听从教师的正确引导,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所以,分组分层开展体育教学,是引导中职生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2/3以上中职生在大部分体育项目上运动水平和技能都处于较差或差的档次。体育运动是一种技能。从中职体育课教学目标而言,教师就是要通过开展分组分层体育教学,引导中职生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认真地系统地参与选学项目的训练,掌握好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形成爱好,坚持学以致用,锻炼成健康的体魄。这对中职生毕业后从事业务工作或参加文体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终身受益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开展分组分层体育教学,使中职生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训练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项目,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体育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教学相长”,教师在学生的影响下,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内容、方法,熟练地向中职生传授技术和技能,使其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终身锻炼的快乐。师生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这是中职学校提高体育课实效性,加强课堂管理的基础。同时,中职生体育运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是学校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必要前提,为学校各运动队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奠定基础。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推行分组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中职生在身体素质、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教师需要通过调查、评估或测试,获取可靠、有效的信息,弄清各位中职生的兴趣、特长和适合参与的训练项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器材、场地情况研究分析,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分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在制定方案时,教师首先要根据目前社会上大众体育发展潮流,结合中职生兴趣、志愿及其身心发展特点,将全体中职生编排成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自行车等五个项目教学小组。其次要根据中职生在运动水平和技能上的差异性,把各个项目教学小组内的中职生编排成基础层次组和提高层次组。为了增加中职生学习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会,可按其意愿有条件地调整到另一项目教学小组。同时,为了调动同一项目教学小组不同层次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学期要按考核成绩对基础层次组和提高层次组的中职生进行调整。
2.2.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在各个项目教学小组中,教学项目是确定的。但是,在集中精力和时间教学同一运动项目后,教师必须在疏理出教学主线,重新编写项目教学、训练大纲及其实施计划的基础上,分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包括重点、难点、提问和训练要求,使中职生对自己选学项目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同一项目小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分层次引导、组织中职生按大纲、计划所规定的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环节的训练任务,使各层次中职生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掌握选学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
2.2.2 在同一项目小组的教学活动中分层次逐级推进技能训练
在训练时,教师要随时通过观察、提问、分析、考核等方法获取信息,了解各层次中职生在项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合理搭配一些训练内容。对一些动作复杂、技术性较强的训练内容,可遵循逐级推进的原则安排好训练顺序,引导、组织中职生在观察教师的示范后,反复训练各个分解动作。在各层次教学组完成分解动作训练后,还要引导、组织中职生将各个分解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训练,使各层次教学组的中职生都能系统地掌握选学项目动作的动作要领。
2.2.3 实行分组分层考核办法
开展分组分层教学后,针对各项目教学小组各层次中职生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考核中,为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采用统一标准和内容,要按分组分层教学的要求调整考核内容和标准。但是,在同一项目教学小组内,在考核内容上,对于提高层次组的中职生,难度可适当增加,对于基础层次组的中职生,难度可适当降低。在考核标准上,提高层次组的中职生80分为及格,基础层次组的中职生60分为及格。此外,还要结合中职生身体素质、课堂表现来评价考核成绩。
实践证明,开展分组分层体育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各项目教学小组各层次中职生掌握各自感兴趣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便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实效性。
[1]乔仁波.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王琴芳,刘克军.广东省体校金牌运动员的人格结构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3]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