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的研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8-15 00:54:12陈学超罗晓勤蒲宏万张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课

陈学超 罗晓勤 蒲宏万 张龙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四川德阳 618000)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的2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体育部体育专任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咨询。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资料,获取了近5年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其中一些对本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依据本研究需要,在咨询部分专家教授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查问卷,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共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30分。回收率为97%,其中男生1735份,女生595份。

(3)访谈法。通过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体育专任教师进行访谈,获得相关方面的资料及信息。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分析

文章在学生体育参与情况方面主要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包括体育对人体的影响、体育课、体质测试等方面的认识),学生的实际体育参与(含体育课)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在对体育的认识方面,调查显示:99%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人体有积极的作用,其中88.29%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73.56%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59.01%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友情;64.2%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意志品质。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的问题上,23.73%的同学认为每周至少一次;29.69%的同学认为每周参加两次适宜;27.68%的同学认为每周三次适宜;18.75%的同学认为每周三次以上适宜。在此问题上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没有很好的认识。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49.44%的学生是积极参加;44.12%的学生态度一般;6.22%学生态度不积极;0.22%的同学不做回答。在对于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的作用问题上,70.81%的学生认为通过体制测试可用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61.37%的学生认为通过体质测试可以促进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1.15%的学生认为体质测试能达标就可以;11.2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制测试。

在学生实际体育参与方面,调查显示:包括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在内,99.94%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其中25.57%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体育锻炼,即除了上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体育锻炼;28.11%的学生每周参加两次体育锻炼,即除了体育课外还进行一次体育锻炼;27.12%的学生每周进行三次体育锻炼,即除体育课外还进行两次体育锻炼;19.14%的学生每周进行三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即,除体育课外还进行两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在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问题上,11.8%的学生每次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下;47.2%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持续0.5~1h;31.28%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持续1~2h;7.42%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持续2h以上。我们可以看出85.99%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在学生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上,35.1%的学生选择跑步;39.31%的学生选择篮球;23.9%的学生选择足球;10.47%的学生选择排球;39.22%的学生选择羽毛球;13.64%的学生选择网球;28.45%的学生选择乒乓球;12.57%的学生选择健美操及体育舞蹈;11.24%的学生选择武术;6.78%的学生选择其他项目。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选择上分布比较广泛。

2.2 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分析

本文对于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主要从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客观因素方面,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大多数的学校、中学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升学忽略了一直被认作副科的体育教学;忽略了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体育对学生对一个人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甚至是轻视体育。

通过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30.38%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缺乏体育相关知识及相关技术的支持;24.54%的学生认为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影响了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学生体育课中积极性不高原因的调查中,66.8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中不能选择或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58.1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上课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其上课的兴趣;25.27%的学生却认为体育课的专项技术学习内容不足,需要增加;21.1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专业性太强、难度太大,自己无法完成或完成较为吃力。

主观因素方面,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体育对人体健康及对人的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学生自身较为懒惰,怕苦、怕累,甚至怕脏,不原因参加体育锻炼,甚至上体育课偷懒,不想运动。

通过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27.21%的学生认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认识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58.45%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懒惰,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21.03%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比较辛苦。

2.3 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通过体育教学及体育相关活动,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要从体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作用;从科学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体育课的作用等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2)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及体育相关指导方面尽量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并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体育器材的需求。通过体育课、体育协会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体育专项技术指导及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在学生体育课的选课方面,尽可能的采取自主选课模式,在现有体育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增加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

3 结论与建议

(1)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认识方面相对粗浅,只知道体育对人体有好的作用,并不清楚具体有哪些作用;学生在科学体育锻炼方面认识不足,不能持续的较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的规划上,没有规划或者没有较好的规划,实际体育参与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锻炼的观念。

(2)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主要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度不高,没有认识到体育的作用;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不重视体育,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学生自身较为懒惰,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相关体育资源的原因,满足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3)学校应通过体育课、体育协会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传授学生体育专项技术及体育相关知识,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在现有场地器材基础之上尽量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1]徐纪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参与倾向性、动机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2]王传友.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调查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

[3]刘昌滨,黎琼芳,黄家勇.广西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

[4]黄志飞.对我国“体育参与”研究现状述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7).

[5]李祥林,何劲鹏.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J].体育世界·学术,2011(4).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