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①

2013-08-15 00:54陈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陈凯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近年来,由于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等原因,学生伤害他人和自己的案例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现状及其原因

1.1 现状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众多的优良品质,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个别学生还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交际范围狭窄;独立意识欠缺,依赖性强;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嫉妒别人的优点,偏执、自卑、忧郁;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差,遭受挫折时容易灰心丧气;群体意识较差,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竞争项目;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乏互助、合作精神;意志品质薄弱,责任感不强等等。由此形成的结果是身体素质不好,上体育课越来越不积极,参加活动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2 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家长们对孩子过分溺爱、呵护,教育方法出现了偏差,导致学生出现了种种不正确的心理。另外,部分家庭不和谐,也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学生走进学校,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并且复杂化,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让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同时,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各种问题,由于和家长、老师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这些问题他们只能压抑在心理,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3)我国教育历来重视“成绩”,中小学表现为“升学率”,大学表现为“就业率”,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导致学生思想压力过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学校为了追求成绩,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有的学校为了追求成绩,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分快、慢班等,这些因素也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同时,许多教师和家长由于过分看重成绩,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方法,体罚与变相体罚仍然存在,这也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重,长期积压必然会演变为心理问题。

(4)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还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不能直接接受必要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水平差。

2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1 必要性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上升和高峰期,他们的成人感很强,但心理还不成熟,心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必然性

(1)体育运动能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大脑,所以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尤其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给学生心理的发展提供牢固而坚定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并发展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情感的整体的主观的认识与评价。体育运动能够能够改变学生的外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感知。体育运动中不乏有竞争性的集体活动,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明显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这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体育运动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运动一般活动量都较大,尤其是竞赛性活动,紧张、激烈、艰苦,经常参加这类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作风和灵活机智、谦虚谨慎的品质,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

3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良好的教育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科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1 善于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任何学科的教师要使学生对本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都应该先和学生取得良好的沟通。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取得良好的沟通。这就要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先跟学生进行交流,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怎样做效果最好,怎样做最安全等,只要教师能够耐心和学生交流,学生自然乐意和教师沟通,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好地保护自己、掌握动作技术,更能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3.2 科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作为课堂心理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定要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身体练习和心理参与为立足点,以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健康心理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的心理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从体育的活动性特点和心理学原理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情感、身体素质为着眼点,把身育、心育、德育与群育融为一体,不可偏废,重视体育实践能力与长远的人文关怀终极目标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3.3 鼓励表扬

有些学生因为自身有抑郁倾向而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还有一些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差的、跳不高、跑不快的体育差生也愿意参与体验活动,尤其是群体性活动,体育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注意对他们运动中的微小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努力寻找他们的优势,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3.4 组织合作类训练或游戏

体育教学多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这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展现自己的个性,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互动合作学习能够改善体育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有助于学生乐于言表、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从而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宽松良好的氛围还能够让学生思想解放,易于沟通,结交朋友,从而消除闭锁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或者游戏中组织一些互助合作类的活动,让学生多交流,互帮互助,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让学生拥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治疗学生的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在组织合作类训练或游戏时,教师要先科学地将学生分为能力均等若干小组,力求小组成员在体质、技能、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便于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选择训练项目或游戏类型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目标导向,围绕某一特定目标展开活动,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活动的各环节渗透情意色彩,让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沟通、争论探讨、组织管理、实践趋同、互助友爱来展示自己的个人特长,解决技术动作问题,提高应变能力和人际技巧,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关怀自己的同时也友爱他人,这样不仅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

3.5 开展个性化的身心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平等公平、互相尊重、符合个体和呵护性质辅导,能够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掌握应对困难的方法,提高学习技巧,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防范、矫治不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力。所以教师既要根据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来分类辅导,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也要在辅导时创造一个没有心理压力的宽松环境,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同心理,减少学生的不良心理冲突;还要进行弹性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自尊、自强、自爱的和谐心理体验。

总之,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其教育效益最大化,教师要优化课程设计,充分发掘体育教育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1]杨芳.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1(13).

[2]申志成.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2(11).

[3]张志明.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2).

[4]王美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5]王敏.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9).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育运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