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探思①

2013-08-15 00:54江玉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

江玉华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 224002)

21世纪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探思①

江玉华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 224002)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的倡导,使得“健康第一”的观念日益贯穿到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我国高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也积极贯彻这一观念。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了探思,希望能够为构建我国高校21世纪“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健康体育 改革方向

21世纪以来,以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兴起,引起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得竞争更加激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为21世纪的生存法则。为能适应这种社会的变革,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1],故人们对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体系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我国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过去由于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对完成动作的标准要求过高,体育达标一直被学生视为畏途,致使很多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21世纪以来,高校体育教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生活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市场化的趋势。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理论工作,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树立有利于增强学生现实与未来健康的“创新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学改革思想,努力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体育教学的重心由“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向“以健身为中心”的方向上转移,最终实现健康教育和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2]

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在总体上讲,高校体育教学的观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还是没有突破20世纪后半期所形成的模式。在高校体育课虽被列为是教学计划的必修课范畴,但大多上是高中体育课的延续,体育教学的手段还是通过练习规范动作来锻炼技术和技能,最终增强学生体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处在呆板、封闭的状态,明显重技术而轻健身,继续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教育方法,教师包打天下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大学生的身体和头脑。

1.1 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大多是中学教学内容的再现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大学一年级是以田径为主要内容,另加部分球类和武术;大学二年级则是开设专选体育项目,例如:足、蓝、排球以及一些专项的武术和艺体。这样的教学内容乏味,使大学生们产生一种轻视感和距离感,认为大学的体育课只不过是中学体育课的延伸,这种认识大大地削弱了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陈旧老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已不能够适应21世纪的大学生追新求变的心理需求,没有开发利用最新信息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致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甚微。[3]

1.2 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直提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进行被动的动作练习,过分地强调教师这一角色在实际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作为主体和对象的学生地位,直接导致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使大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这种过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校体育教学压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兴趣的发掘,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1.3 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够不明确,首先,表现在在体育教材上,与中学内容重复得太多,属于提高或者新领域的部分太少,不能够体现出大学生身体发育和更高级别体育锻炼需求的特点。其次,则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够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在教材方面,明晰处理好中学教学内容与大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并根据大学生需求而有所超出;在制定教学计划方面,既要有统一大纲,又要给予各地结合本地区特点的空间。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类型,在体育教学上展现专业特点,如可以为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太极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挥高校体育的教书育人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这才是符合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1.4 过于竞技化、达标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所审定的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竞技性类型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所构成的内容体系,其具体表现为各类专项体育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过分看重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将“体育达标”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体育达标”,这必然会限制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从而导致其教学过程的封闭,很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达到均衡、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从而妨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 日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日本国民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心不断提高,人民对体育运动和锻炼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社会需求直接驱动了日本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次改革具有如下特点。

2.1 体育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对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日益减少,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相应,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职于企业的也逐年增加。由此,一些传统的专业体育院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大规模地培养体育教师,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多方面的体育运动人才,各大体育院系纷纷转变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日本体育大学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本学校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在各行各业都能出色工作,而且具有实力的毕业生,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

2.2 适应社会需要,增设新的专业

日本体育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在学校专业设置改革方面充分得到体现。传统的日本体育专业设置为四个,即:保健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教育和武道教育。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则增添了一些新的专业。发展至今,日本体育院系现有7个专业:体育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体育学、武道学、运动管理学和运动科学。进入21世纪以来,这些专业还呈现出进一步的分化和细化。

2.3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人才,日本教育界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为重点。其课程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明显呈现出以下共同特征:(1)基础体育教育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2)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得到普遍重视;(3)大幅度提高了体育选修课的比例;四是运动管理学等课程成为常设课程。

3 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21世纪,基于“健康第一”的观念,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展现科学发展理念的体育健身观念,让高校体育教学摆脱竞技体育观念的束缚,将其纳入到“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发展规划系列中。健身性体育项目将会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而课程的设置则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1 以终身体育为发展方向

以终身体育为方向是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科学地处理高校体育教学的近斯、中期和远期效益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次,紧紧围绕“终身体育”这个目标,引导学校课堂教育不断开发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播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最终让学生成为受益者。

3.2 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

大学生对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其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掌握得愈熟练、愈扎实,其体育水平就愈高,从而越能激发出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因此在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重视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的传授,给大学生提供科学锻炼、快乐体育的经验和方法。

3.3 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

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主要着力于增强学生运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教师应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大学生锻炼的热情,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能力。

综合来讲,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培育现代体育教观念,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坚决彻底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 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林少娜.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7(2).

G8

A

2095-2813(2013)10(a)-0064-02

江玉华(1968—),男,汉族,江苏射阳人,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