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明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课部 湖北黄石 435003)
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公平性探析①
杨江明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课部 湖北黄石 435003)
体育课成绩考核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目前非体育院校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只有少量项目进行技术考评,而大多数项目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技评”标准。由于体育考核本身应能反应出学生技术掌握和“达标”两方面的情况,如果只强调“达标”。而对学生参与考核时技术掌握的好与差不加以区别对待,并在成绩考核中又未能反映出来,那么,这种考核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失去了公平性。
成绩考核 公平性 “达标” “技评” 体育课
体育课成绩考核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考核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随之相应地改进教学。然而,在目前非体育院、校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只有少量项目(如体操、武术、跆拳道等)进行技术考评(以下简称“技评”),而大多数项目往往没有制定相应的“技评”标准,进而对学生参与考核时完成动作的质量未作要求,这样不仅难以促使学生重视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而且不可避免的在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体育课成绩考核,只是中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即体育课的出勤率与课堂表现;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1]。而大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几乎没有基础理论这一方面,其他大致相同。那么,从上述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来看,学生的出勤率可以按全勤得多少分,旷课一次扣几分来进行量化;课堂表现可以依据好、一般、差不同分值进行量化。身体素质则可以通过测试进行量化。只是在运动技能、技巧,也就是运动技术的考核中,只注重“达标”(达到考核标准),而缺乏“技评”。虽然,也可以对其进行量化,但却致使这一主要的、分值最高的考核内容,在量化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不公平,如只要能“达标”,技术掌握的好与差并不影响得分。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之一是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这就把学生基本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并且近10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依据运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他们把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中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法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教学过程有规律进行,通过信息的输送,及时反馈、调控,保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2]。并力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技术。具体到日常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技术进行练习,才能有效地完成运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进而更快地提高体育成绩。然而,由于在体育课成绩考核时,大多数项目不进行“技评”,无形中就削弱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技术的意识和积极性,学生也随之逐步产生了重视“达标”,忽视技术的倾向,因而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只关注和急于“达标”,不论技术是否掌握,只要考核时能够“达标”,学生往往就不愿继续参与练习。由于学生产生了不愿继续参与练习的心理,并且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参与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肌肉用力准确、运动表象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技术动作完成出色。而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不振、情绪消极、注意分散或狭窄、思维不畅、肌肉感受性差、用力准确性降低、动作错误多[3]。例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是考核项目,在学习该技术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虽推球时不会运用腰背肌肉和下肢力量,但凭自身的上技力量,估计自己考核时已能够“达标”,这些学生就不愿再参与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再如:原地单手肩手投篮也是考核项目,而有的学生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习惯将扶球的一只手与持球的一只手同时用力投篮,这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教师虽有意识的加以纠正,但学生认为运用自己的习惯动作能够“达标”,就不认真按正确的动作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即使考核时能够“达标”,自身的错误动作却未得到有效改进,正确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方法也未能掌握。从上述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缺乏“技评”会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并且不把“技评”列为体育课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就难以改变学生单纯重视“达标”,而忽视技术学习与掌握的倾向。
新华汉语词典对公平的解释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而公平学习,公平考核是学生的权力,理应得到保障。那么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应充分体现出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相反,则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而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效果和效率[3]。并且一旦学生产生了不良体育态度,就会出现对体育课地位的偏见,对体育课职能、形式、内容的偏见,对体育课情感倾向的偏见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认为体育课可有可为,没有其他学科重要;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球、做做操[3]。这种消极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技术的掌握。具体到目前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大多数项目主要以“达标”为依据,由于未制定相应的“技评”标准,这就造成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例如: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是考核项目,每名学生连续发10个球,男生有6个球发过网落在界内,即可达到良好标准,但一名学生发过网6个攻击性较强的球落在界内,而另一名学生发过网6个“菜球”落在界内,此时单方面参照考核标准,2名学生只能得同一评分,而实质上攻击性较强的发球比发“菜球”的技术难度大,失误的可能性也大,两名学生技术掌握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显然不同,二者得同一评分就显得不公平。再如:在背越式跳高的考核中,一名学生以较好的技术跳过1.58m;而另一名学生也跳过1.58m,但其空中却做不出“桥”的运作,二者在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得同一评分,同样也显得不公平。由此可见,在目前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公平现象,并且只有把“技评”与“达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学生均希望体育课的成绩考核能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并能真实反映出各自在该方面的学习情况。在湖北的一所大学担任体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曾对任课班的52名男、女生,围绕体育课成绩考核公平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访谈,经统计,有90.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应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公平的进行;有9.6%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中,应适当照顾体质弱、表现好的学生,毕竟我们不是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认为体育课成绩考核是否公平无所谓的学生为0。从中反映出。绝大数学生对体育课成绩考核应该公平持肯定态度,少数学生认为应适当照顾体质弱、练习认真、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体育课成绩考核中需要“达标”与“技评”并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其公平性。
体育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查的一种手段,考核不是目的,但体育考核本身应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技术掌握和“达标”两方面的情况,如果只强调“达标”,而对学生考核时技术掌握的好与差不加以区别对待,并在成绩考核中又未能反映出来,那么,这种考核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失去了公平性,必然需要调整和改进。因此,改变过去主要以“达标”标准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进行考核的方式,把“技评”列为体育课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使“达标”和“技评”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既重视技术的掌握,又关注自身能否“达标”,同时也才能更合理、更公平地对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进行考核,进而使体育课成绩考核更完善、更科学。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28,231.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23.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5,111,210.
G807.4
A
2095-2813(2013)09(b)-0157-02
杨江明(1963—),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