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儒芳
(山西省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太原 030013)
体育价值观在百度文库里的定义是这样的:体育价值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体育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看法,是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它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体育和体育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新的意识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体育所持的新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新的体育价值观念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面萌生出来,所以对于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具有它本身的复杂性,对于体育的理解,也只能限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社会作为体育的一种存在背景,其中各因素之间的差异,造成各地区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人们对体育的初步认识,就很难统一起来。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出现“体育价值的万能化”、“体育本质的夸大化”。三维体育观是在体育价值观中比较赞成的。而体育价值不仅是生物一维,也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价值。体育教育对人们起到了强身、健心的作用,在体育里把自己逐渐培养成机智勇敢、顽强拼搏、自立自强,有竞争、集体协作、创新开拓的意识,变成被社会所期待所接受的人,这就是体育的三维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人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而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应具备以下素质:健康的体格、优秀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为:(1)自尊与自爱、自强与自信、乐观与开朗;(2)意志要坚定、沉着、冷静,并机智勇敢;(3)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开拓精神,有批判、发现、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团队工作和合作的能力;(5)要有正确的人生方向、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能正确处理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上这些基本就是对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概括。
具了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人的培育过程,而体育的三维功能与对现代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要求以后。
3.2.1 体育对现代人生理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加速机体消耗的过程,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物质,因此消化系统的功能会在运动后被促进,使胃肠、消化液、饭量、消化功能都增强了。
(2)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因为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他可以使我们得思维敏捷,身体各部位活动更加协调;还能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有效地消除脑细胞中的不良因素等。
(3)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的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是要靠体育锻炼来促进的;还能让人体关节的机能提高,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减少各种外伤和关节方面的损伤;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收缩力量大、速度快、弹性好、耐力强;使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的发生。
(4)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系统。体育锻炼影响血管的结构,能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肌的毛细血管变多;还能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一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身体大量贮备着的毛细血管开放;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含量,使脉搏得到徐缓也能降低血压。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体育对现代人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科学体育锻炼能对人体器官产生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手段与方法不能违背客观定律,如违背了可能会让锻炼者产生疲劳和运动性损伤,这样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严重的会遗憾一生。所以我们必须科学的、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
3.2.2 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2.2.1 情绪状态的改善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现代人经常产生的忧伤、失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育锻炼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行为、意识都转移,让人从烦恼与痛苦当中出来,不良情绪得到发泄。
3.2.2.2 智力功能的提高
要提高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能力等,就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很多非智力因素得到改变。因此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而非智力因素对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可以促进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
3.2.2.3 自我概念的良好确立
自我概念是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的评价,是个体主观由许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如坚持锻炼可让个人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塑形美体、愉悦身心,所以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自尊至关重要的是体育锻炼,它可以让人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2.2.4 意志品质的坚强培养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意志品质,它也是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品质是指人的果断、坚韧、自制性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的精神。而培养它的良好平台就是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要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外界的障碍)和主观困难(人体的自然状态),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将这种体育场上的韧劲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2.2.5 疲劳的消除
疲劳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是一种综合症状。如:人的情绪在消极或超出承受范围时,会很快的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即疲劳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体育锻炼,能让人身心放松。
3.2.2.6 心理疾病的治疗
体育锻炼是被公认的心理治疗法。在发达国家做了一些调查,数据显示:1750名的心理医生,80%的认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是体育锻炼,60%的认为消除焦虑症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焦虑症、抑郁症是现在人们比较普遍的心理疾病,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合理的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2.3 体育对现代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就是不同程度的身体练习,(1)参加者在进行各类身体练习时须受到一定的约束,有章可循;参加者须遵守各个体育规则,服从裁判判罚,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参加者都必须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的发生。(2)在体育活动或竞争中,个人与集体之间除了运动成绩的竞争,更多的是频繁而激烈的品德竞争。(3)体育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者把体育活动作为交际纽带,平等地从事体育锻炼交往,年龄、职务与文化层次都不论,这种交往是光明正大的,不带有个人隐私目的,心情舒畅的交往,期间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这样就增进了参加者们的情感交流,联络了感情,密切了关系。从而通过体育运动,弘扬了体育文化,树立了社会公德,使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成为有益于群体、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角色。
[1] 冯维胜,丁树哲.体育价值观对体育锻炼影响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
[2]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
[4] 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
[5] 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
[6]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 陈琦,杨文轩.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