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国
(长沙医学院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219)
2002年8 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其第九条明确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下简称“三自主”)。此模式自开展以来,高校师生反响强烈、收益颇丰,同时也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为此体育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利大于弊。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更全面、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结合实践教学探讨如下,冀图为当前“三自主”教学模式在高校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体育兴趣和运动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若果继续用同一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就会导致许多大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学生,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充分享受自由选择权,调动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推动大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发展。
学者王炳华的研究认为“三自主”教学模式中蕴含了“健康第一”的人本主义理念。此理念要求要重视和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同体育需求,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1]“三自主”教学模式实施后,大学生就对体育运动项目享有选择权,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项目之中,自愿地参入、快乐地运动。久而久之,体育兴趣在这种锻炼意识的引导下,就会固化成一种体育习惯,且会伴随终身。
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后,体育教师就满怀信心地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自己的特长、优势将在教学中得以畅快地释放和传递,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会在高度责任心和教学相长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大学生的选课和对教师的选择机制,无形中增加了体育教师专业声望,给教师带来喜悦和成就感,同时为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教师会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进而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本专业水平的提高。
高校体育新课改强调,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习惯,充分发挥出他们潜能、特长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板块的齐头并进、全面和谐发展。“三自主”教学模式,能使构建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民主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可使大学生在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三自主”教学模式和高校体育新课改的出发点和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体育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师资水平,是保证“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因为扩招,大学生生源在不断增加;二是由于大学教师入编难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与实际上课班级学生比率失衡,离国家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现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一是学历结构需提升;二是专业技能有待更新;三是教学方法亟待改进,许多体育教师动作技术水平很高,但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的欠缺。因此,(1)拓宽师资补充的渠道,注重体育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2)严格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积极组织开展现有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同时营造良好的校本体科研氛围,多途径培养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的体育师资队伍,为“三自主”课程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首要的师资保障。
现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存在误区,这也是影响“三自主”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对大学生加强体育人文学科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使他们理解、感知和体悟体育运动在人的一生中的价值与意义。然后理论结合实践,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依据自身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运动素质与体能、心理特征和目前的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选课,避免盲从和外界人与亦云等干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再根据体育项目选择自己最信任和爱戴的体育教师。要对大学生的“三自主”选择建立诚信档案,并且要进行规范管理。但不能朝选夕改,否则,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将会困难重重,对“三自主”教学模式的推广也百害无一益。[2]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室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建设他们的体育经费问题就成了高校“三自主”课程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一方面高校由于受历史、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简陋、器材短缺,因此增加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原因是“三自主”中的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就可能造成某些体育项目的过度集中,例如在篮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网球、轮滑等项目上可能人数爆满(而传统的田径等项目,选择的人数可能呈逐年萎缩态势)。为此,在大学生所选项项目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方面,就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搞好体育“三自主”教学的基本保证。高校应落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加大对体育经费的倾斜,配齐所需。可向社会谋求资金,也可以校企结合共建体育场馆,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优势互补和利益双赢,为全民健身、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创造良好条件。[3]
当前形势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体育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校内外有体育特长生、优秀体育教师等优秀体育人力资源;现有规范标准的运动场、篮球场、武术馆、体操房等场地设施资源;本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资源,还有对“三自主”起重要宣传作用的校园网络资源等。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现有的资源,加以有效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传统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新兴体育项目的学习、适当增加教学时,为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创造条件。为确保“三自主”选课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大学生喜爱的体育群体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开展野外生存方面的拓展训练,作为开发自然资源的有益尝试。[4]
考核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与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使“三自主”教学模式在高校顺利开展和推进,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意义也非常重大。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提高的幅度,避免以体育项目技能和技术评定指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应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可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评价:各项身体素质提高的幅度;合理应用所学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健身锻炼能力,包括健身方法的选择、针对性健身计划的制定与修改、健身效果的自评、锻炼习惯的养成及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等。同时将大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重在激励,充分利用评价来调动、激励大学生,使每一位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将评价内容、学习内容与过程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评分,达到大学生在竞争意识之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目的。[5]
[1] 王炳华.“三自主”教学的资源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08,12(12):66-68.
[2] 陈佃禾.济南市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6.
[3] 王生有.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实行三自主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大学,2008,3.
[4] 王建涛.北京市重点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D].北京体育大学,2007.
[5] 马志宪.开封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硕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