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爱伦·坡的死亡观及其成因

2013-08-15 00:42郭京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名作欣赏 2013年36期

⊙郭京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于1809年出生在美国的波士顿,在其短暂的四十载生命中,爱伦·坡创作了诸多著名的恐怖小说,如《红死病的假面具》《厄舍古宅的倒塌》《陷坑与钟摆》等,与安布鲁斯、H.P.洛夫克拉夫特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①坡的恐怖小说使用了包括虐待、残杀在内的传统恐怖题材,这些恐怖题材均指向了死亡这一创作主题,在书写死亡的过程中,坡用独特而怪诞的笔触将现实中的人和意念中存在的非人相互结合,达到了虚幻与现实的相容,在恐怖小说的死亡书写中独树一帜。本文将结合坡的恐怖小说,从坡的知识背景、人生经历等方面入手,探析他的死亡观及其成因。

一、爱伦·坡的死亡观

死亡作为人生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不可重复体验的过程,所以死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神秘感,这也是恐怖小说的重要魅力所在。与其他恐怖小说不同的是,爱伦·坡在其创作中更多地流露出了对于死亡的看法和观点,通观其坡的小说,他的死亡观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爱伦·坡曾在《诗歌原理》中指出,悲郁是最适合展现人类全部情感的部分。在所有的悲郁情绪中,死亡毫无疑问地将悲郁之情发挥到了极致,爱伦·坡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死亡,甚至有评论者认为爱伦·坡是一个对死亡存续着病态执着的作家。对于这种评价,爱伦·坡在1840年出版的《怪异故事集》序中坚决否认,“有人说我对这类写作有任何无节制的、或者干脆说任何怪异的嗜好或者偏爱,这无论如何不是最终的结论。”②可以说,爱伦·坡在其恐怖短篇小说中所书写的死亡,绝不仅仅是对死亡单纯的执着,它所表现的要复杂得多。

爱伦·坡也曾经承认自己对于传统恐怖意象的喜好,如阴森的古堡、阴郁的人物形象及各类离奇的死亡,这种喜好更多地出自传统,同时也迎合了读者对于恐怖小说的阅读期待的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坡的精心布局中这种象征着永恒恐惧的死亡具有十分复杂的内涵。比如在小说《瘟疫王》中,坡描述了两个醉酒的水手扰乱了瘟疫王的会议,瘟疫王对他们的鲁莽表示出令人浮想联翩的斥责:“准备通过深入的调查、精密的研究来检测、分析,并全面确定这座美丽京城所有的葡萄酒、啤酒和烈性酒这些难以估量的味觉宝藏之难以解说的酒精含量和难以测定的质量标注”③,并声称这是为了伟大死神所营造的福利,许多读者并未感到这段描述十分恐惧,甚至报以微笑,这些描述其实体现了坡对于死亡的复杂观念。在《如何写布莱克伍德式文章》中,坡说道:“那篇《活着的死者》写了一名绅士未断气变埋进了坟墓,真实地记录了他在坟墓中的感觉——充满了经验、恐怖、情趣、玄学和博识。读者会发誓说那作者就生在坟墓里、长在棺材里。”④在略微艰涩的文字中,读者难以全面地理解其中所传达出的死亡气息,但坡的死亡观的复杂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爱伦·坡死亡观的成因

1.死亡观成因之英伦传统 爱伦·坡死亡观的形成可以说是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从外部环境而言,坡受到了传统哥特文学与传统恐怖小说的影响,以文学批评者的身份进入文坛的爱伦·坡十分推崇英国文学,认为缺乏历史积淀的美国所产生的文学作品难以与英国文学相媲美,坡希望可以通过挖掘历史因素提升美国本土文学的地位。坡对于英国文学的推崇渊源深厚,幼年时的爱伦·坡曾跟随养父约翰·爱伦迁居英格兰,随后又迁往伦敦,五年的异国生活给坡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小说《威廉·威尔逊》中,坡就将故事背景设置为“薄雾蒙蒙的英格兰村镇,镇上那许许多多盘根错节的大树和所有那年代久远的房舍”⑤。回到美国后,坡一直坚持阅读大量的英国文学著作,尤其钟爱英国作家科勒律治在作品中所沿袭的19世纪的浪漫特性,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阐释,坡认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可以分为纯粹的理解力、审美力和道德感三个层级,可以明确地区分三种层级在死亡叙述过程中均应有所体现,它们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作为杂志社的编辑,坡也习惯性地阅读本土之外的文学杂志,如《弗雷泽杂志》《爱丁堡杂志》等,这些文学杂志也对坡的死亡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死亡观成因之知识结构 在受到传统哥特文化及英国文学的影响之外,爱伦·坡的死亡观念的形成还与其知识结构的构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期间,爱伦·坡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文学,重点关注了涉及美国历史方面的著作;在西点军校就读期间,坡也在学校关于军事理论、科技知识的教育中获益匪浅,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的学习丰富了坡的视野,也为他日后在恐怖短篇小说创作中书写死亡提供了科学知识的依据,同时也启发了爱伦·坡对于人类心理细节处的捕捉。在结束了弗吉尼亚大学和西点军校的学习后,坡成为了编辑部的一名编辑,这使他有机会了解到读者的喜好,可以敏锐地把握读者对于小说内容、题材的喜好。据不完全统计,爱伦·坡在1 9 3 5年整整一年间,评论过包括报刊、杂志、科学故事、传奇故事、年鉴、列传等各类文学合集,这些素材的积累为坡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使其死亡叙述呈现出更多、更复杂的类型。

在学校学习及编辑工作之外,坡对于科学的兴趣、对于诗歌的执着也极大地扩展了坡的知识结构,为其在小说中展现心灵式的恐惧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爱伦·坡是一位爱好广泛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历史之外,坡还对科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爱伦·坡在死亡的书写中存在着许多心灵感应、神经错乱等一些不正常或及其特别的事件,在这些特殊的事件中,坡所尝试的是描绘其内心灵魂在濒临死亡状态下的闪现。这种心灵式的恐惧是坡的恐怖小说区别于传统恐怖小说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源于坡对科学的兴趣,而且与坡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也有很大原因,坡始终怀抱着虔诚的态度进行诗歌创作并一直以诗人自居,自十四岁开始创作诗歌以来,坡就一直未终止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追寻,无论是《乌鸦》《钟》等诗歌作品,还是在诗歌创作减少后陆续发表的关于诗歌创作理论的文论,如《创作原理》《诗歌哲学》等,都体现了坡对于诗歌的执着,诗歌中细腻的情感展现为坡在小说中心灵式恐惧的书写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培养了特定的创作惯性。

3.死亡观成因之人生经历 除了上述的文学背景及知识结构的影响之外,爱伦·坡自身的人生经历也对其死亡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福斯特曾在《小说面面观》中这样论述出生和死亡:“作为人类最为陌生的出生和死亡,它们并非经验,无从回忆,我们对于出生和死亡的经验都是在他人口中听到的,并通过无限的想象在黑暗中进行摸索。”⑥对死亡同样陌生的爱伦·坡就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勾勒出透入灵魂的死亡,当然这与坡在短暂的生命中所经受的生离死别也是密不可分的。爱伦·坡在出生后不久,生父大卫·坡去世,而母亲伊丽莎白·坡也患有结核病,年仅三岁的爱伦·坡则被里士满的一位烟草供应商约翰·爱伦收养;而1 8 2 9年养母的去世也使爱伦·坡与养父的关系彻底破裂。随后,离家出走的坡回到了巴尔的摩,与姨妈玛丽亚·克莱姆、女儿弗吉尼亚、哥哥亨利·坡一同生活,哥哥亨利·坡经常酗酒,患有肺结核的亨利也于不久后去世,经历丰富的亨利一直是坡的偶像,而亨利的死亡则对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曾在报纸上发表诗歌以悼念哥哥亨利。在姨妈的关心中,坡过着拮据而幸福的生活,1 8 3 6年坡与弗吉尼亚结婚,但好景不长,妻子弗吉尼亚在婚后不久便因血管破裂而濒临死亡,虽然弗吉尼亚最终逃过了死神的逮捕,但她再也没有恢复到往常的健康,从此坡就开始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波动并养成了酗酒的恶习。1 8 4 6年,爱伦·坡自己策划的《百老汇杂志》停刊,由于资金紧缩,与妻子搬到了纽约郊外居住,恶劣的生活环境加重了妻子的病情,在一个冷酷的寒冬中,坡无法承担家庭中的供暖费用致使妻子抱憾离世。妻子的离开使爱伦·坡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之经济上的拮据,生活彻底陷入困顿之中,1 8 4 9年1 0月3日坡被发现昏倒在巴尔的摩的街头并于三天后在医院中死去,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爱伦·坡的一生大都与疾病为伴,在为了生计与家人终日操劳的生活中坡很少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即使在死亡之后,坡也只获得了一块没有身份标注的墓碑和一个少有亲友参加的追悼会,正如其表兄在书信中对于爱伦·坡的评价一样:一生坎坷,屡遭磨难。可以说,周遭亲人的相继离世及疾病缠身的生存现状是坡钟情于死亡书写及在其中体现出复杂、多变的死亡观的重要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类的灵魂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成分:一是逻各斯,逻各斯促使人们做“正确的事和追求更好的东西”;一是与逻各斯对抗的力量,它使人的行动朝向错误的方向前进,“就像麻痹的躯体,当我们要它向右时,它偏偏要向左”⑦。爱伦·坡在其小说创作之中将这两种力量很好的融合并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演绎,这种演绎集中体现在坡的死亡叙述之中。坡对于死亡拥有着复杂而多变的观点,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① [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花城出版社1 9 8 4年版,第9 8页。

②③④⑤ [美]帕蒂克·F·奎恩:《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曹明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9 5年版,第1 6 5页,第1 6 6页,第3 2 8页,第3 8 8页。

⑥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版,第3 3页。

⑦ [英]朱利安·西蒙斯:《文坛怪杰——爱伦·坡传》,文刚、吴抛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6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