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易成书,道德难再追:重温电影《喜盈门》

2013-08-15 00:50臧江嫚
电影评介 2013年8期
关键词:孝经道德传统

臧江嫚

一、从孝经成书看孝道衰落

对于孝经的起源,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定论,没有哪个学者能掷地有声的证明孝经成文于哪个时期,反而更多的有力证据说明孝经是从孝文化提炼出来的。例如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再成书到孝经里面就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孝治章第八及丧亲章第十八所包含的部分内容。其实所谓研究是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弄清楚经文的义理。这个大的义理搞明白了,其它的一些事情,可能就不需要那么认真的去考证了。对于某处文字,如果不能确切地了解它的含义,尽在一些皮毛上考证来考证去,瞎折腾,那必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没有定论。

这些道理真真切切的体现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就如同《喜盈门》这部影片,虽然是以传统的戏剧形式收尾,一家人抛弃嫌疑又和和美美的过起了乡村小生活,同时也讲述了一个家和万事兴的生活道理,就这简单质朴的道理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强英本不是一个坏人,不过是计较的多,想要得到的多,才越发显得贪而无厌,不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落得个不仁不义有家回不得的狼狈地步,当然仁文的软弱退让也是促使这不孝局面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题材的电影更能看透这个社会的真实形态,可以说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漏洞,这些漏洞如果人们不及时的去弥补,这个世界将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

二、从内容地位谈论其后世影响

孝经虽然在六经之外,但是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不低于六经。它历经千年,几经改朝换代依然巍峨不到,屹立在各朝统治思想之上。正因如此,它产生的历史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熟悉《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昭,他是孙策当年的托孤重臣,所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可是与周瑜一文一武并列的高人。而张昭能得孙策信任也是情有可原的,当时张昭向孙策背诵《孝经》,他一下子就抓住了《孝经》的要点。背诵的题目是“事君”,讲的全是侍奉君主的道理,这就体现了君权统治下《孝经》的本质。尽管历代帝王都推崇《孝经》,但是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尊老爱贤。这世上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无利不起早,精明的帝王们更是一样。表面上看,《孝经》是为了培养孝顺父母的乖孩子,实质上却是在培养俯首帖耳的顺民。时至今日,尽管孝经不再是我们学习的主流文化,但是它依然教育我们要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保护自己的国家。当然保护我们的国家不等同于爱统治者,现实社会的黑暗不应该阻挡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喜盈门》这部影片借以农村题材,立足于现实主义基础,着力反映普通人的“家务事,儿女情”,而这种平凡生活更与孝道情谊息息相关。父慈子孝向来是中国式家庭生活最和美的状态,影片一开始的确呈现一番和乐美满的状态,不过是因为人们的嗔痴欲望将本有的情谊道德所摒弃,从而出现了很多磕磕绊绊和不如意,因为水莲不计较的真情感化了这一家人,终于日子又回归和睦幸福。

三、从历代之学中看孝道真意

传统的孝的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开始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随着儒家的阐发与倡导,孝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并对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是东汉时期的黄香。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十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看到这样的故事大部分人会觉得很受感动和教育,随之将可能就会抛诸脑后了。

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电影《喜盈门》揭示的是当今中国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形成,除了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原因外,主要在于家庭内不同成员的精神境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取决于各人的社会经验、文化修养与受农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等种种因素。当然,矛盾只要不一味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不难解决的。影片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讲孝道观,但在细枝末节里都展现了孝道情谊让一个家庭的矛盾慢慢软化甚至是消失。孝道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但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除去孝道传统中的糟粕,更好地继承其中的精华进而重塑当代的新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从发展现状洞悉孝道观的缺失

《喜盈门》题材取于人们的生活现状却又超越了生活现状,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为现实呈现给世人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人确实重孝道,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近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衰落,当代人对孝道的观念也日益模糊了。当代人提到孝,人们往往感叹人心不古!的确,现在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为了名利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甚至不念亲情。当今,在家庭关系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严重滑坡,由此产生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一些不孝子孙不但不尽赡养老人义务,而且虐待、打骂老人,掠夺老人财物,造成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及和谐家庭的建立。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所以,孝的观念需要完善也需要扬弃,需要注入与时代相符的元素,从而转化为新型的伦理道德观,让新的孝道更好的为精神文化建设做贡献。

结语

尽管孝道本身具有各种矛盾与缺陷,但是它其中蕴含了积极、正面的思想,它倡导的仁爱之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孝道本身又是建设新的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内容。如果抛弃了孝道,就是抛弃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文明,我们就丧失了宽广的精神世界;丧失了容纳百川、关爱大众的胸怀;丧失了自我充盈、自我完善的价值。孝经蕴含的真理不能因时间的流失而丢失。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年华不再才去追悔莫及。

[1]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3).

[2]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孝经道德传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