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队由西洋乐器组织而成,常见的乐队编制有:管弦乐队、管乐队、铜管乐队、室内乐队等。
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是专门演奏交响乐或其他类管弦乐曲的组织。
管弦乐队已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变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器乐演奏活动主要是室内乐。17世纪,歌剧乐队首次出现,在形式上奠定了管弦乐队的基础,乐队中的乐器包括:维奥尔琴、长笛、双簧管、木管号、长号、鼓和羽管键琴,其编制和规模尚不定型。到18世纪,由于乐器性能有所改进,小提琴取代了维奥尔琴;羽管键琴或管风琴则采用低音,从而使伴奏更趋完善。从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时期开始,管弦乐队逐渐定型,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组成,管弦乐队变得愈加精致复杂,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为管弦乐队的完善和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作曲家们驾驭管弦乐队的本领越来越高,为获得精妙的音色变化,乐队在组织形式上更为细致。贝多芬是现代管弦乐队的奠基人,他在《第一交响曲》中使用了双管制乐队编制:木管乐器组的乐器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铜管乐器有小号和圆号;在弦乐器中,小提琴被分成两组,即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另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打击乐器为定音鼓。他在《第五交响曲》的末乐章中,使用了长号,到《第九交响曲》,圆号的数量已增加到4支。此后,管弦乐队的发展,总是保持了这一编制的基本骨架,仅在局部有所扩充和变化。
管乐队是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吹管乐队,泛指军队中的军乐队,或同一类型的吹管乐队。
管乐队的形成与军队及战争有着联系。17世纪前,号声成为传达命令的工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军乐队由4种不同尺寸的双簧管和军鼓组成,以后,经过历代发展,形成当今的管乐队。
这种乐队的基本特点是:单簧管占绝对优势,其地位相当于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因此该乐器的数量大大多于其他乐器。另外,除了使用管弦乐队中的吹管乐器外,还加入萨克斯管、短号、次中音号等乐器。
铜管乐队是仅由铜管乐器组成的乐队,有别于兼有木管乐器的管乐队。
铜管乐队的编制虽不固定,但一般由短号、萨克斯号、长号和大号组成,英国经常举行铜管乐队演奏比赛,标准编制为24人(另加打击乐器人数),计有bE高音短号1人,bE短号8人、bE高音萨克斯号1人、bE萨克斯号3人、bE上低音萨克斯号2人、长号2人、bE低音长号1人、bE大号2人。除了长号外,所有乐器都是移调乐器,其记谱与实际音高不一致,因此,铜管乐队的总谱相当难读。
室内乐乐队是指编制不大的乐队,其组合的形式较为多样。
它由小提琴2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1把组合而成,这是室内乐的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演奏形式。因为它具有最多样化的演奏技巧、最丰富的表现力,最擅长演奏歌唱性的旋律,且有宽广的音域、音区和音色的对比。
是由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和大提琴1把组合的演奏形式,如贝多芬在早期创作的一首在风格上近似于莫扎特的弦乐三重奏《D大调弦乐三重奏》(作品8号)。
钢琴三重奏是由钢琴1架、小提琴1把、大提琴1把组合的演奏形式,如德沃夏克的《杜姆卡钢琴三重奏》(作品90号)。
钢琴五重奏是由钢琴1架、小提琴2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1把组合的演奏形式,如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作品114号)。
此种组合形式如美国现代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室内乐作品《鲸鱼之声》,由小提琴2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1把、长笛1支、单簧管和钢琴7件乐器组成(另加几件打击乐器)。
由此可见,西洋乐队的编制是根据其不同的演奏交响乐或弦乐曲的组织而编排的,随着作曲家们驾驭管弦乐队的本领越来越高,为获得精妙的音色变化,乐队在组织形式上也日趋更为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