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节目应该注意“内外有别”

2013-08-15 00:48木立阳
声屏世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松下外国题材

木立阳

栏目责编:陈道生

为了加强我国同世界的联系和扩大对世界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应该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这就需要加强对外宣传。由于外国人对中国了解不够,有的甚至对中国存有偏见,所以对外宣传节目要把握好它的独特性,兼顾海外人士的接受习惯,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在题材、角度和表达等方面,增强节目的针对性,争取较好的效果。

节目选题的内外有别,增强节目吸引力

业内素来有“选题对了报道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对外报道的受众有特殊性,选题自然也更为讲究。要想让外国受众关注我们的对外宣传节目,需要让他们对我们的节目内容感兴趣,即遵循外宣规律,选择有吸引力的选题,争取更多的受众喜欢我们的节目。

外宣节目的题材大多是外国受众感兴趣的新鲜事。中国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如中国的文化、服饰、菜肴、名胜古迹和传统习俗等,都很受欢迎,报道如能结合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来报道效果更佳。大连电台的《爱媛·您好》节目就是如此。2010年的作品《爱唱<沙家浜>的美国女孩》,讲述了一位美国女孩来中国后逐渐喜爱中国现代京剧的过程。通过这个女孩由爱好现代京剧到刻苦学习现代京剧,最后参加比赛获奖的经历,反映了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感人故事。该作品既向外国受众展示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外国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是外宣节目的好题材。

令外国受众感兴趣的还有反映中国的新成就的选题。大连电视台《中国首批导盲犬在大连上岗》《报警装置帮助聋哑人生活更便利》《全国首个残疾人BPO 中心大连成立》等关注残疾人系列节目,让外国受众看到了中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人权的重视。这类节目既有新鲜有趣的知识,又报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

有些外宣节目的题材不一定是外国受众喜欢但却是我们希望外国受众了解的,如中国对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涉华突发事件等的表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一些大事不能漠然置之,必要时可通过政府声明、文告等,及时表达中国的严正立场,以博得外国受众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一些对中国有敌意的西方媒体就会兴风作浪,借机丑化中国。我们应迅速报道真实情况,反映出中国的自信、理直气壮。及时将涉华突发事件第一手材料报道出去,也为对中国友好、仗义执言的外国记者提供揭露、反驳的宣传依据。这些外国友好人士在本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所说的话更容易为国外受众所接受。

宣传中外友好是外宣节目永恒的主题。2008年,大连电台《爱媛·您好》节目在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也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这天,播出了专题《跨越国界的姐妹情缘》节目。节目讲述了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与中国留学生从相识到相知最后成为姐妹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两国姐妹之情。大连电视台获2000年度中国彩虹奖的节目《延伸半个世纪的故事》,讲述了日本老人松下昭司和大连恩人的故事。1930年,松下昭司跟随父母和哥哥来到日军侵占的大连,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松下昭司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被派往中国南方战场杳无音信,他兄妹3 人成了孤儿。他在菜市场拣食菜叶时,一位中国农民将仅有的一块饼子给了好几天都没吃东西的这个日本孤儿,还领他到自己家里住,让他与自己的女儿时金娥以兄妹相称,直到最后一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国。1995年,70 岁的松下昭司与妻子专程到大连探望恩人,获悉恩人于4年前去世,子女也搬走,非常难过,就到恩人墓地祭拜,并留下手记寄托哀思。不久,时金娥来扫墓时发现了松下昭司的手记,就与这位日本哥哥取得了联系。2000年,松下昭司再次来到大连,与中国妹妹一起为恩人扫墓,到中国妹妹家做客,忆起当年恩人的恩情时不胜唏嘘。此类节目选题是宣传中外友好的典范。

节目角度的内外有别,找好对国外受众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是报道新闻事实时所选取的不同侧面。新闻工作者在研究题材时,应从各个侧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一个能够表达主题、为国外受众接受的切入点进行报道。这样可以使乏味的题材变得有趣味,对内的题材变得对外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使“硬”题材变“软”,便于引起国外受众的兴趣和接受。

上海东方电视台曾经以《我的潭子湾小学》为题,从潭子湾小学几名小学生家庭居住、学习、生活等条件改善的角度去介绍上海两湾棚户区改造的成果,反映党和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注。所选角度是报道成功的重要原因,比直接讲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容易让国外受众感兴趣。如果从政府如何重视、棚户区改造的效果如何好去介绍,就难免有内宣的“宣传味”。这个节目因选取角度巧妙而荣获当年度“中国彩虹奖”电视专题片一等奖。

选择好的角度还可以增强题材的积极意义,减少其他消极作用。如某台以当地大力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人员出国做劳务为题材录制外宣节目,介绍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勤劳、能干,受到雇主的欢迎和称赞的事例,是一个外宣节目的好素材。但节目中一个人物访谈在大谈组织劳务出国的意义时,强调其在安排下岗人员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却是一大败笔。因为外国有的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去抢他们的饭碗,乘机炒作,强调这一点,反而为他们攻击我国提供了口实。

在对外宣传时,为了避免国外受众误解,对那些不与国际“接轨”的部分,要注意规避。辽宁某电台一个题为《第207 次开庭》的外宣节目,介绍某法院207 次到农村去开庭,不仅方便了原告被告,也使当地农民有机会到庭旁听,受到法制教育,很受农民欢迎。所用角度明显是对内的,与国外受众的关注点相去甚远。国外受众更为关注的并不是司法人员能否深入农村,方便农民,而是审判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公平公正。这种深入到农村的做法反倒可能让他们误认为中国的审判工作不够正规。不难看出,选取这种角度对外宣传非但无益,而且会产生副效应。

节目表述的内外有别,注意国外受众的接受能力

有了好的题材、好的角度,如何表达就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这是内宣和外宣都适用的规律。因为国外受众受生活环境的局限,受反华宣传的欺骗,对外宣节目的理解力、接受力难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表达方面外宣节目比对内节目的要求更高一些。

一是多用有说服力的事实说话。 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画面最有说服力,夸张式描写和空泛的议论最忌讳。国外受众同样相信“事实胜过雄辩”,况且广播电视的优势在于音响和画面,典型的音响和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时一个节目整体可能没给受众留下多少印象,但节目中的一两个典型音响和画面却会深深留在受众的脑海中。对外宣节目的许多内容,国外受众可能将信将疑,但如果一两个典型音响和画面打动了他们,就会对我们的节目整体深信不疑。

二是更好地运用背景材料。 由于许多背景材料人所共知,对内报道可以忽略。但国外受众可能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外宣节目的背景介绍就格外重要。好的背景介绍可以让国外受众看到新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特定的背景下,有些原本构不成新闻的事情成了新闻。如莲花本是常见的花卉,但在大连广播电视台的《小城爱莲人》节目中,介绍普兰店莲花湾的莲花却因特殊背景变得不寻常,这里以千年前的古莲子重新发芽开花而闻名于世。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将这里的四颗千年古莲子送给日本友人田中隆,田中隆的儿子用这些莲子培养出“孙文莲”送到中国,成为中日友好的一段佳话,郭沫若曾赋诗赞誉此事。有了这些不寻常的背景,这个节目也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三是对一些词语进行必要的解释。 社会生活中一些词语,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国内受众耳熟能详,国外受众会费解。还有些利用特殊修辞手段的词语,如果不解释清楚,也会令国外受众莫名其妙。有时词语解释得好,可以使节目加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彩虹奖”获奖节目《四姐》中介绍四姐的名字“朱宪”的来历时,记者解释说,四姐出生的1954年,正值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当教师的父亲给她取名“朱宪”。这里顺便宣传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轨迹,是作者匠心独运。

猜你喜欢
松下外国题材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M4/3多面手新选择 松下GX9(搭配12-32mm镜头)
外国公益广告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郑小祥:松下笔记本为专业人士精心定制
4K概念松下旗舰无反相机GH4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