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2013-08-15 00:48李纲
月读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兵高宗玉树

〔宋〕李纲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① 次韵:步韵,唱和诗词时依据原作的韵及用韵次序进行诗词创作的方式。 贺方回:即贺铸,宋代著名词人,号庆湖遗老。

② 玉树:曲名,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

③ 银蟾:月亮。

品读

在文学的历史上,李纲是一位词人;在朝代兴亡的历史上,李纲则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亲历者乃至主导者。

对于宋王朝,李纲可以算作独撑危局、力挽狂澜的角色,只是,他最终未能挽回这个没落王朝的命运。

宣和七年(1125)至靖康元年(1126)初,金军兵临汴梁城下,北宋朝廷乱作一团,君臣束手无策。危急时刻,钦宗即位,李纲力主抗金:“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劝谏软弱犹豫的钦宗坚守都城,并亲自指挥了保卫京城的战斗。局势稍有缓和,钦宗马上应允了进贡岁币,割地,以亲王、宰相为人质的屈辱条件,与金军订立“城下之盟”,以求苟延残喘。李纲受到求和势力的排挤,被罢免官职,太学生陈东率汴梁军民数十万为李纲鸣冤,钦宗迫于压力,才恢复了李纲的官职。

金兵撤退,朝廷局势稍稍稳定,徽宗、钦宗和朝廷大臣便耽于享乐,“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头脑清醒的李纲深知金兵不久之后就会卷土重来。但此时他再次遭到排挤,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远离朝廷。

靖康二年(1127),当金兵再次兵临城下时,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钦宗终于明白签订“和议”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仓促起用李纲,但李纲援兵未至,都城就已失守,徽宗、钦宗及皇族、嫔妃、官员共三千余人被掳北上,无辜百姓饱受荼毒,流离失所。“靖康之耻”成为众多爱国人士永远的切肤之痛。

如果说“靖康之耻”已足以成为李纲心头挥之不去的痛楚,那么南渡之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处境以及“迁客”的身份,则让他不免愤懑无奈。他的刚正秉性、赤胆忠心、执着操守,在南渡之后依然未能使他摆脱遭遇排挤和贬谪的命运。

康王赵构南渡即位之后,拜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对收复中原满怀期待,向高宗上“十议”,并提出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等等颇具针对性的政治军事措施。但他的建议每每与高宗为首的议和势力相左,他只知“全进退之节,患祸非所恤也”,终于被贬鄂州。随着李纲被罢免,他规划的防御措施都被荒废。金人长驱直入,中原盗贼蜂起。

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正如《宋史·李纲传》所云:“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噭噭焉挽其裳裾而从之。”他像一个孩子,虽然被母亲呵斥,却牵着母亲的衣襟不忍离去。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他上疏直谏,希望高宗不要偏安一隅,他甚至直接批评高宗:“自临御,迨今九年,国不辟而日蹙,事不立而日坏,将骄而难御,卒惰而未练,国用匮而无赢余之蓄,民力困而无休息之期……而中兴之效,邈乎无闻。”绍兴八年(1138),李纲针对议和,再次上疏:“金人变诈不测,贪婪无厌……听其邀求,可以无后悔者,非愚则诬也……可忘祖宗之大业,生灵之属望,弗虑弗图,遽自屈服,冀延旦暮之命哉?”

但这些言辞激烈、振聋发聩的奏疏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南宋君臣早已在江南薰薰之风中沉醉不醒了。当满怀的期待成为幻梦,当满腔的热情消磨殆尽,当执着的政治理想得不到任何响应和支持,这位孤独的战士只能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之上默默咀嚼失望的苦涩与清冷。

绍兴十年(1140),李纲郁郁而终,享年五十八岁。绍兴十二年(1142),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祥兴二年(1279),南宋大臣陆秀夫怀抱宋末代皇帝赵昺沉海自尽,南宋灭亡。

猜你喜欢
金兵高宗玉树
玉树新城
陈家有女
我家门口的玉树
测字先生——谢石
玉树留芳
名人
旗帜的威力
灵鼓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