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湾诗臆

2013-08-15 00:54方文竹
中国诗歌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竹现代诗上帝

□方文竹

月牙湾诗臆

□方文竹

深夜的灯光 一天的生活让我过滤着,擦洗着。我还剩下什么?看电视,读书,写作,思考,……这些还是不是生活的继续或灰烬?一切都显无力状,或说我终于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一幅灵魂运行图。从外在的生活向内在的生活的转换。现实的一半是由“梦境”构成的。

生活不再是生活,却构成了生活的本质。

诗歌的当今的孤寂处境总是被人们指责为出于诗歌自身或诗人的原因。不全是。任何一种艺术的盛衰生灭都有着她的语境中的时代根源。诗歌作为一道人类精神语码,自然希求对应于社会的精神结构,或说,诗歌的精神语码有待于社会的精神结构的认识、唤醒、激活、催长、完形。一句话,诗歌的当今的孤寂处境是由于时代与社会精神的孤寂与缺失。当权力、金钱、恶俗、快餐文化构成了时尚,还奢谈什么诗歌精神与诗歌繁荣?由此反而更加凸现出当今诗歌精神的稀有的宝贵光芒。

有限与无限,上帝 无限是上帝,接近无限的有其他艺术、科学、哲学等,或说其他艺术、科学、哲学等是按照自己的路径和自己的一部分来接近上帝。诗歌也不例外。诗歌不可能与无限重合,否则,有了上帝就不必需要诗歌。如果说上帝多位一体,那么诗歌就承担了梦呓的工作。诗歌是有限的一部分,而且是上帝的物质部分和不完善形式。因此,诗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上帝的代言人,而在于他抵达上帝的途中。因此,诗歌是有限中的无限,或说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古今之辨 中国古诗的细节或细部描写超过现代汉诗,但现代汉诗的视域与心理“图式”之深远是古诗无法比拟的。古诗多为匠人修辞之作,现代诗体现出心性之气象、载道之余墨。以少胜多当然是胜境,但词语的数量有时也直达境象,词语本身构成金字塔,更何况诗歌的形式美是公认的。古诗之格律、字数的限制与规范,仅为诗歌艺术的第一个层次,艺术品的本质远远不止这些。

古、今诗之根本差异在于空间感。两者皆有空间及空间布局,且计白当黑、无中生有、有无相生,但古诗多为物理空间,现代诗多打开一个心理空间、诗人的整体经验。古诗中有现代意韵者仅有李商隐、陶渊明等人的作品。或换句话说,古诗为读者流行诗,现代诗为评论家解析诗。

古诗作为修辞的话语实践,其形成的“文本”让一代又一代后人将自己的整体经验不断地添加进去,并形成新的“文本”。“文本”具备创造的二度性及多度性。

孰优孰劣,是时代或时间的再度激活或唤醒。一切的阅读都是“在场”的阅读。根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语言作为永久性的场所规定了理解的统一性。艺术作品/诗歌本身并不能实现它自己,就像唐诗并非天生的就是这么伟大一样,只有在后人的理解过程中意义的死痕迹和崭新的意味才会被再度激发出来或重现形成。而且这种理解并未丢弃掉当时的历史情境,而是“历史”已变成了活生生的“在场”,一切的理解都成为“在场”的统一构成。伽达默尔称之为“视界融合”。

因此,“取消新诗”无异于痴人说梦。

猜你喜欢
文竹现代诗上帝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文竹换盆后该如何养护
文竹
120秒的“上帝”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