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提高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13-08-14 02:07寇双月
实践新课程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业同伴心理健康

寇双月

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是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定的,因此,对于一般智力正常的儿童来说,所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完全掌握,属于难度中等的任务。要使其学习效率最高,则应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即唤起他们较强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唤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呢?

首先,应着力培养他们力求成功的动机。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然不能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压力。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每天被各种书籍、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还会充满自信。但是,过犹不及,从小被溺爱,很少感觉到压力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另外,具有高成就动机者往往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并会全力以赴地去获得成功。

一、要有健康的心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第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学生的心理健康:

1.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学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具体地说,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会有如下表现:(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上具有自觉性和积极性;(2)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能合理地使用体脑;(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不会整天想入非非,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5)能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6)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完整性。

3.心理健康的学生在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只有那些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以上标准的学生,才可能说是心理健康。

二、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与学生健康十分密切,一般而言,压力会以两种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一种是间接的影响,一种是直接的影响,但这两种方式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首先,学业成就较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儿童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感,是一种压力。

其次,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导致学生在心理适应行为中发生偏差,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也可间接地构成学生压力。我发现学习不良的儿童往往在自我认识、社会交往及社会行为的水平上都要低于正常儿童,而这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消极的自我概念、社会交往退缩、社会技能欠缺的状况,对学习不良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压力的一部分。另外,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同伴关系中,被拒绝的儿童明显偏多,同伴接受性较差。由此可见,孤独、同伴拒绝,对于那些学业成就较低的儿童来说,不仅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压力的又一来源。反过来,压力也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如果压力过大,也会对儿童青少年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因为过大的压力会消弱儿童的记忆力,干扰其短时记忆,并且限制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另外,当儿童感到周围环境中有太多的压力,而儿童又无法回避这一切时,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感,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的学习。反之,那些与父母关系良好、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儿童,学习成绩都较压力过多的学生要好。

压力也可直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离异家庭子女儿童在生活中,心理上需要承受家庭破裂的压力,因此与正常家庭子女相比,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及自我发展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同伴友谊可以有效地减弱同伴之间的伤害行为,那些没有好朋友的儿童,往往更容易遭受其他孩子的不断威吓、伤害,心理上因此承受的压力更大,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另外,发现父母采取严厉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儿童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指导与情绪上的支持,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因此其学校适应性较差,被同伴拒绝的程度更高,攻击性更强,学习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水平相应地较低。我班男孩张晨,他平时总是皱着眉头,表情忧郁,说起话来总是显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过分成熟。一次他告诉我:“我爸爸是大学的老师,他平时对我特严厉,除了平时上课,还让我上学校办的数学特长班。特长班里老师留的作业有时候特难,我想半天也做不出来,这时爸爸在一边就会变得很不耐烦,用手指着我的头骂:‘笨蛋,猪脑袋!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时候爸爸会对我说:‘到楼下转圈去,转够20圈再上来,看你到时候还会不会算!我们家住5楼,晚上还好,白天一个人这样围着大楼转圈,如果碰上熟人,尤其是同学,我觉得特别羞愧,有时候觉得简直不想活了。我心里也知道爸爸是为我好,但是我特别希望爸爸采取一种启发式的方法,态度不要这样粗暴,我想那样的话我会学得更好。”其实张晨的学习成绩很好,数学在班里也是前几名,但是由于父亲的期望值太高,使儿子感受到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孩子缺乏自信,在情绪上也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忧郁,心理健康当然也出现了危机。而那些采取以温情、引导、鼓励探索为特点的民主性教育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往往更加自信、同伴交往能力较强,并且容易形成高成熟动机,因此学习成绩也较好,心理状态也更加健康。

因此,对学生实行减负,其实质是在社会帮助下,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促进其学业成就。

当学生面对挫折、压力时,会采取各种不同的应对措施——攻击、冷漠、敌对、幻想、升华等应对措施,其大多是消极的,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只有适当地缓解这些过多的压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儿童青少年在各方面的适应性。

三、减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我们知道,过多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要减负——减轻现在学生面临的压力。“给学生减负,关键在于减轻其心理负担,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我们先看一下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虽然许多人士高呼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太重,那么,沉重的课业负担果真是孩子压力的真正来源吗?如果真的如此,为何过去没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学生而言,主要的压力并不仅仅源于课业本身,还涉及外界所施加给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才是真正的“负担”。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普及,许多家长把“望子成龙”的希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寄托了太多超出了其实际承受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过高的目标值造成了儿童过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只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要减轻孩子的负担,首先要从父母做起:观念要改革,心态要摆正,方法要恰当,素质要提高。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一是孩子要减负,家长要加负;二是学业上要减负,品德上要加负;三是营养饮食要减负,心理素质要加负;四是考试分数要减负,能力技能要加负;五是自我中心要减负,严以律已要加负;六是享受要减负,吃苦要加负。这样才能把减负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家长及老师要给孩子设定适度的学习目标,并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开导、教育孩子,使孩子产生乐学、勤学的自觉、积极的态度,因为乐学就不是负担。

第二,要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健康。这不仅需要父母以民主、理解的态度教育孩子,还应积极培养孩子与他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的配合对孩子的发展也很重要。教师不仅要教他知识,还要教他与人交往,教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教他们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

第三,还要培养学生在自我认识和悦纳方面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接受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积极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提高其面对压力的应对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也是一条较为积极的解除压力的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邑县审坡镇中心校李屯小学)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学业同伴心理健康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落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