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萍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艺术的“光亮”,聚焦学生的“注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境界,很多教师都作出了成功的探索。诸如整体教学思路的构想、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导语的引力效应等充分展现了腾云驾雾的整体美、凤头猪肚的局部美,但遗憾的是很少见“清音有余”的“撞钟”结束。良好的课堂结尾是高效课堂的点睛之笔,能够起到推波助澜、深化主旨、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应讲求精练、整体、探究、渗透、深刻、提升。
一、归纳式结尾,提纲挈领,讲求精练
归纳式结尾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小结方法。教师常常是“例行公事”,提出千篇一律的问题——“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至于学生说得怎样,教师并不在意。事实上,一节课快结束时,如果教师和学生能结合板书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课文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作归纳,就可以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这种归纳式的结尾方式要讲求精练,突出重点,可以侧重于对课文内容本身的梳理,也可以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总结。
二、贯通式结尾,首尾呼应,讲求整体
有些课采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课题。这样简捷明快,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如果问题总是悬而未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因此,课堂结尾时,教师应 运用贯通手法指导学生用新学的知识消除引课时的悬念,使导入和结尾互相呼应。如《早操》的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并板书:谁;怎样做;在哪儿)结束语: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在哪儿怎样做早操呢 ?(学生回答:小露珠滚来滚去在荷叶上做早操、小鸟儿跳来跳去在树枝上做早操、小蜜蜂飞来飞去在花瓣上做早操、小学生跑来跑去在操场做早操)
这样结课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新知识的乐趣和自我成就感。同时,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三、衔接式结尾,激发兴趣,讲求探究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往往在结束一堂课时,要向学生提出课后预习新课的要求,这时,就需要运用衔接式结尾。如《丁丁学写字》一课的教学,在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说:丁丁的字写不好,一开始他认为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纸不好、笔不好、座位不好)教师小结:丁丁和冬冬换了座位,还借了冬冬的笔和纸,结果还是写不好,这说明这些都不是丁丁写不好字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是写好字的秘诀?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样以“思”促“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综合思考,弄清丁丁写不好字的原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读文,探究原因的积极兴趣 。
四、想象式结尾,引领价值,讲求渗透
很多课文都隐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学文的同时更要注重明理。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为继承人。多么生动的故事啊!这个故事说明了诚实的品质最可贵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效地渗透德育,通过学生自由地言说,大胆地想象,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地引领,让优良的道德品质深深扎根在学生幼小的心田。
五、辩论式结尾,碰撞思维,讲求深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中往往会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一些观点需要集体智慧的交锋方能明辨是非。如教学《神奇的克隆》,课后引导学生辩论:克隆技术是福音,还是祸患?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克隆技术”,只要把此项技术运用到有利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上升的领域,比如它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等,那“克隆技术”当然是福音了。所有这些,不需要教师直接地告诉,让学生经历一次自我的认知,经历一次思维的洗礼,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导到教学情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这种辩论式结尾,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
六、撞钟式结尾,升华情感,讲求提升
所谓撞钟式结尾,就是当授课结束时,教师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加以引申式的总结,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进一步思考。这样的教学结尾“如同撞钟一般,洪亮的钟声弥漫在课堂”,能收到“课已终而韵无穷”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中编入了不少讲述感人故事、叙述人间真情、歌颂理想、歌咏生命之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如一位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结语:“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园林艺术杰作,这座世界级豪华瑰丽宫殿,就这样被英法联军焚毁了。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罪证,也是中国人民的国耻。同学们,我们决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清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的历史,也决不能让历史重演!”这样就收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使学生切齿痛恨,“振兴中华”之情油然而生。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视为可以诗化,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掀起波澜并沉淀语文素养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空间。希望我们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的结尾都能摄魂显志,使学生执卷流连,既让知识有系统的归纳,又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能给我们的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思考!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