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军
从党的历史方位探寻整治“四风”路径
邱海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凝党魂聚民心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期以来,我们一般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上来认识和看待“四风”问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还远远不够,必须从党的历史方位来考察、反思和探寻,才能找到根治“四风”顽疾的“钥匙”。
“四风”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我们只有首先从历史积淀的进程中找到党的历史起点,才能把握整治“四风”的脉搏。
早在1929年,毛泽东针对红军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倾向,指出享乐主义是党内个人主义的表现之一。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曾多次受到形式主义的干扰与危害,也是他最先批判了形式主义。在中央苏区,他就提出要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这两种在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同群众观点根本对立的“主义”。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成功地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培育并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944年,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曾形象地把掌握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用“两个务必”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地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建国之初,为经受住执政考验,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果断处决腐败分子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强烈反响。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列举了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老爷式的官僚主义、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等等。此后,党中央提及官僚主义时,往往伴随着形式主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等许多重要论述中,不断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警惕党内特权阶层的产生,并号召全党破除当官做老爷、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他还倡导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还认为,官僚主义除表现为命令主义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主要又表现为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并告诫全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江泽民严肃强调:“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胡锦涛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顽疾,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贯方针和坚定决心。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群干群关系面临许多新的严峻考验。当前,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强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总的状况是好的,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现在所处的环境比过去更为复杂,受影响侵蚀的渠道明显增多,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四风”问题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有的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打开新局面的思路、魄力和干劲;有的工作飘浮,推诿扯皮,服务态度不好,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不高;有的贪图虚名,急功近利,搞虚报浮夸;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不维护群众利益,不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搞花架子,陷入“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应酬往来;有的贪图享乐,斗志衰退,精神不振;有的为政不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马失前蹄。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任其发展下去,将割裂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脐带,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基,就会破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说,既有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也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作祟,还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主体多元,政府与市场、社会管理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严重滞后的原因。从思想上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等价交换原则的渗透、物质利益的驱动、竞争心理的失衡、人际关系的庸俗化不断侵蚀到党的政治生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受到了严重损害,一些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党的宗旨。从作风上看,由于党长期执政,一些党员干部跟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主人”与“公仆”关系错位,甚至觉得群众觉悟低、很难缠,看到群众就头疼,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严重脱离了群众。从经济上看,在传统的发展方式驱使下,一些党员干部把经济增长当成唯一目的,重物轻人,忽视了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忽视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为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惜牺牲群众利益。从政治上看,受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盛行,理想信念出现迷茫、困惑甚至动摇,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从制度上看,在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有的单位和部门温情主义、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对不良倾向和违纪问题不敢较真碰硬,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一些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自律意识有所退化。严峻的现实表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扫除“四风”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展望未来,“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着眼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特征,牢固树立与“四风”长期作战的思想,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切实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着力从思想上筑牢防范“四风”的堤坝。“四风”问题,说到底是党风问题,是作风不纯、为政不廉等问题的集中表现。要从根本上清除,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抓住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党的历史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敬重之心。坚持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头脑,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到城乡基层,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努力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自觉担当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
着力从组织上把好根治“四风”的关口。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选用干部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重能力又重作风,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坚决纠正简单以票取人、以年龄取人、以学历取人的倾向,切实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措施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范围和规模,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考试办法,着力解决“高分低能”、“一考定音”等问题。坚持干部考评的作风标准,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在考评内容上,把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作风在考评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评方法上,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力求将干部作风情况考准考实,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着力从制度上堵塞滋生“四风”的漏洞。当前,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防止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淡化原则,以“敢于负责”超越集体领导的现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等党内监督制度。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交友情况的监督,切实做到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管就覆盖到哪里。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和财税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权力运行和治理方式的转型,真正用制度保障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着力从惩治上压缩“四风”生成的空间。整风肃纪,必须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监督体系,始终保持惩治“四风”的高压态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涉黑腐败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办商业贿赂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用铁腕牢牢守住党纪国法这条“红线”。坚决整治对中央规定变着法子进行规避的各种行为,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打“擦边球”。对有章不循特别是顶风违纪者,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制度执行评价办法,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对决策或权力运作失误、疏于管理监督,致使班子成员和成员分管单位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对发生重大案件或重大案件不及时查处的地方和单位,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真正做到有责必负、失责必究、追责必严,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着力从环境上营造净化“四风”的氛围。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育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中的表率作用。要健全完善群众监督评判机制,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作风好坏的根本标准,积极探索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办法,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用群众的监督来约束、引导干部行为,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要探索建立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述职制度。不断扩大公开的领域、内容和范围,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易发生腐败问题领域和环节的事项,都要做到及时、透彻地公开,以公开的力量倒逼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对因坚持原则而遭到非议的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要主持公道,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撑腰打气。各级人大、政协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作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评议。强化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媒介的监督等,构织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干部作风监督网,让“四风”在群众的监督下无立锥之地、藏身之所。
责任编辑:彭安玉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