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解三促”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五个切入点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九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近年来,江苏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走出了一条坚持群众路线、加快科学发展的江苏之路。目前,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如何进一步深化“三解三促”,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认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紧扣江苏实际抓推进,使“自选动作”有特色,我们认为必须抓住五个切入点。
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教育主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一鲜明主题。广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始终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第一目标,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第一重点,以关心群众疾苦为第一责任,以基层群众为第一老师,以群众支持为第一动力,做到时刻尊重群众、真正敬畏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善于动员群众、不断造福群众。
创新群众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一要加大正面灌输力度。在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将群众观教育纳入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等培训课程,于多维聚焦中增强说服力,从潜移默化处提高接受度。二要注重激发情感共鸣。进一步扩大“三解三促”的联系范围,既帮助矛盾多的单位解决问题,也深入发展好的单位学习经验;既从富裕群众那里看到发展信心,更从困难群体那里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加入情感教育因素,提高群众观教育效果。三要联系实际开展思想交锋。在下一步将要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过程中,注重创新组织形式,通过领导点评、党员列席、群众旁听等,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对照群众路线要求,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四要狠抓制度建设并切实贯彻落实促进习惯养成。在“三解三促”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从而以纲纪严明的制度规范来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贯穿于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的全过程。
突出发展主题,切实改进调查研究。“三解三促”创造了带着问题下去、找到答案上来,接触普通群众、掌握一手材料,解决点上问题、反思面上工作“三个常态化”的成功经验。要在坚持这些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成效。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探索项目化管理、组团式调研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和群众求教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创新办法和有效举措,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坚持民生为本,解决具体问题。要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对“三解三促”活动中基层群众反映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企业融资等突出问题,以及水利建设、道路桥梁维修等影响当地发展的急事难事,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干部群众共商对策、共出主意、共想办法、帮助解决。
坚持领导带头,惩治歪风邪气。开展“三解三促”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建立执行八项规定的承诺、践诺、评诺制度,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和组织整顿力度,切实解决机关单位和干部个人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以此取信于民,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善于研究群众,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样化、需求差异化、问题复杂化等新特点,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加强阶段性、地域性群众工作的分析研判,创新调查方式,注重掌握实情,从中探寻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实践。要在运用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并及时提炼固化为制度规范。课题组根据调研走访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定期分层分类开办群众工作专题培训班,有目的、有选择地加强群众工作理论和相关案例的学习,积极开展模拟演练和互动交流活动,切实增强服务群众工作的本领。
善于引领群众,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型期群众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迅速成长,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群众的表达意识、参与意识空前提高,利益诉求使群众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日渐培育。我们必须要捕捉到这些变化,想在群众前面,走在群众前面,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公开、民主、法治等工作原则,通过民主生活、民主测评、民主监督等形式,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充分参与,集思广益,研究制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党的政策、组织决策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善于关爱群众,正视问题、化解矛盾。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要重点探索群众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及时分析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学会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各地面对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回避、不拖延、不推诿,直面困难,创造性地探索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徐州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泰兴成立“群众工作团”,常州钟楼区构建“党员工作室”,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有效提高了服务实效。
善于组织群众,积极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党员干部同群众就公共事务、民生问题、发展难题等,开展协商对话、协调互动,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判断能力,激发出基层社会的民主活力,有效提高群众对公共决策的认知,使党和政府的行为得到群众的认可。建议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可以通过建立“示范点”、“示范区”等,用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和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凝聚人心。在注重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平台,善于运用令人信服的事实和生动鲜明的形式,快捷、权威地传达党的意志和声音,有效团结组织群众,共同投身到建设现代化的征程中来。
完善服务网络。根据党组织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创新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探索依托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基地建立党组织等新模式,夯实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推广常州、镇江、张家港等地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经验,根据党组织设置现状和居住人口,以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将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络单元,对网络内居民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
建强服务队伍。牢牢抓住书记这个关键,以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创新选任方式,把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加强新任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实施党员成才工程,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按照“志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要求,积极引导和组织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义务参与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和社会公益活动。
整合服务资源。要适应社会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把人、财、物等公共资源更多地下沉到基层,做到“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给基层营造一个干事服务的环境。克服城乡分隔、条块分割、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各自为政的状况,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体系,充分释放党组织的优势辐射效能,推动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党费支、村(社区)筹、单位补等办法,强化经费保障;加大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阵地保障。
丰富服务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途径和方式,推动服务内容的类别化、精细化、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群众需求公开征集常态化,针对基层和群众的不同情况,找准群众需求实际,开展居家养老、科技培训、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矛盾调解等服务,真切回应群众呼声,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推动群众需求与各级党组织服务职能的有效对接,形成村(社区)、机关、高校、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共同服务、各有侧重的服务新格局。
动力作用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变“要我下”为“我要下”,使深入群众成为各级干部的常态和习惯。一方面,要加强活动开展情况的巡视督查,解决“外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群众满意度考评指标体系,解决“内生动力”的问题。以此作为群众工作的“指挥棒”,作为考察各级领导班子业绩的“标尺”,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可以选取一些反映党群关系状况的核心指标,设计党群关系满意度考评指标体系,并尽可能将这些方面的内容细化、量化。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还要注意关心和使用那些长期在基层,特别是在困难地区和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利益协调机制。要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让各类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意愿、意见、建议通过一定渠道得以反映;要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已经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构建利益各方协商对话的平台,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理性地解决利益矛盾;要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注意维护好群众的基本权益,尤其要保证中央惠民政策的贯彻实施,对政策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权力分解和实时监控,抓好流程管理,减少中间环节,使政策落到实处;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尽可能达到利益相对均衡,促进共同富裕。
干群联动机制。在深化“三解三促”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干部“走下去”成为常态,也要注意把群众“请进来”,增强干群联动。通过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制度、部门结对制度、党员联系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推动各级干部下基层、转作风、解难题。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和评议机制。例如,可结合党代会、年度考核、述职述廉、“一报告两评议”、“联述联评联考”等工作,组织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民主评议;在召开常委会、全委会等重大会议期间,可邀请基层党代表和普通党员群众列席会议,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加大从优秀工人、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录基层公务员力度,并推进考录、选拔工作制度化。
工作保障机制。对于开展工作涉及的人员调配、工作时间、办公场所、工作经费等,进行优先安排,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可以设立适当规模的专项帮扶资金和项目,用于干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