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会议看解放初期北京市政府会风

2013-08-13 22:55王桂环
前线 2013年12期
关键词:北京市政府吴晗牌楼

王桂环

1953年12月28日,“关于首都古文物建筑处理问题座谈会” 由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针对“东、西四牌楼、金鳌玉桥牌楼、地安门、东、西交民巷牌楼、历代帝王庙牌楼(景德坊)、东、西长安牌楼、大高殿牌楼”等处是拆是留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会议内容的重要和争论的激烈,颇为后人关注。从历史文献中,我们也可粗略感受到解放初期北京市政府的会风,对今天的转变会风、改进政风依然不无裨益。

广泛聽取意见

1952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此问题由公安局交通管理处首先提出。他们认为,大街上的牌楼附近交通事故频繁,牌楼影响交通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建设局养路工程事务所拆除牌楼。

牌楼的拆或留,事关古建筑保护。为避免决议片面,1953年8月20日,吴晗主持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北京文物建筑保护问题。薛子正、梁思成、华南圭、郑振铎、林徽因、罗哲文、叶恭绰、朱兆雪等知名专家出席。会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织的联合调查小组,对北京城区的牌楼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进行调查。在第一次调研结束后,1953年12月28日,北京市政府再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此次座谈会的与会人员共18人,除吴晗和两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外,梁思成、郑振铎、侯仁之、叶恭绰、萧军等当时享誉国内外的、涵盖各行业的专家悉数到场。参会人员中有古建筑界首屈一指的名家,有收藏界、书画界、考古界专家,有工程界、化学界、历史地理界名人。这些人大都为自己领域的领军人物,各方面知识广博,他们对于北京城的建设与扩建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整个会议期间,大家对于牌楼的拆迁与保留意见并非一致,与会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积极发表看法,甚至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各不相让,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单从吴晗五次发言就可看出会议讨论的热烈程度。吴晗的第四次发言,简短有力、针对性很强,主要是反对梁思成的意见。但尽管如此,他仍以“应该考虑”的商量式结语结束了自己的发言,而没有对此问题下定论。

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北京市政府在牌楼的拆或留问题上广泛征求意见,从达成共识的角度出发力邀各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展开讨论,听取各家的专业性意见。这么做,既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一言堂”现象的出现。

从民众利益出发

1953年5月,北京市交通事故简报称:“女三中门前发生交通事故4起,主要是因为帝王庙牌楼使交通受阻所致。牌楼的戗柱和夹杆石多次被撞,牌楼有危险。东交民巷西口路面坡度过陡,又有牌楼阻碍交通,亦属事故多发点。”吴晗在提交市委市政府的汇报中也写道:“为防止倒塌,保障人民安全,立即拆除羊市大街女三中前景德坊。”“目前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可建议设法拆除四角民房约十间左右,将右安门暂时作为交通大转盘,便利交通。”

在12月28日的座谈会上,吴晗反复强调,他之所以主张部分拆除牌楼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吴晗在第二次发言中指出,位于女中旁的帝王庙牌楼(景德坊)面临倒塌,为保障人民安全,应先拆卸,将材料保存起来,至于应如何处理留待以后解决。梁思成原本主张全部保护牌楼,但结合当时存在的实际情况,他最终主张舍弃一批,保护一批,力图尽可能保全古建筑。因此,他在发言中赞同了吴晗先拆景德坊牌楼的意见,同时提出地安门牌楼不动,四角房子拆掉十间,以缓解交通拥堵。

除了将人民的安危、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决策也是建立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之上的。从吴晗的第一次发言内容中可看出此次座谈会是在“上次座谈会后,即抽调各方面的干部成立了调查组,分批进行调查,现在第一批的任务已经结束”的前提下召开的,第四次发言中他提到“关于牌楼问题,许多市民提出意见,都认为不需要”。 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李续刚在发言中也谈到:“古文物建筑调查组在第一期工作中,将一部分牌楼和地安门作了调查,将建筑年代、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做了初步研究。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帝王庙牌楼(景德坊),现已有危险,即应作出结论。”可见在会议召开前,当时的市委市政府确实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征求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而并非政府的一厢情愿。

用事实说话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为适应北京的经济建设、城市扩建和改造的需要,势必要拆除一部分古建筑。针对社会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早在1953年8月20日的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上,吴晗就曾提出将古文物建筑分为三类,又将应保存的古文物分成三种,加以区别对待的重要意见。

吴晗指出,关于古文物建筑的处理,经与各方面交换意见,大体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有艺术价值的应该保存,一类是有艺术价值应该保存但必须迁移的,第三类是无历史价值的应该拆除。在应该保存的古文物建筑中,还应有区别,一种是修缮养护不能使用,一种是可以使用但不能更动,另一种是可以使用也可以更动。

这为古建筑保存与城市建设扩建的矛盾解决提供了初步的思路,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的粗暴处理方式。根据此原则,吴晗提出针对牌楼是否应该拆除的问题应从有关方面抽调一些干部,组织小组进行深入的重点调查研究工作,然后再召集座谈会讨论。12月28日的座谈会正是在调查研究工作结束后举行的,这一点充分显示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12月28日的座谈会上,北京市政府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作风,正确对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协调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笼统地保存也没有“一刀切”去拆迁,而是从经济建设大局出发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一点从吴晗的第五次讲话中所做的总结可以得到印证。“关于保存古文物建筑,我认为要从发展上看,为了把北京建设得更好,并且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东西。另外,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将北京市所有古文物建筑加以清理,评定价值并登记下来;第二,对古文物建筑进行研究,评定价值然后再考虑保留、迁移或拆除,但应先明确评定的标准;第三,把古建筑物作些模型,保存下来。”

建国初期,面对北京城的新建与老城古建筑的保护的矛盾,大家莫衷一是,随着北京城的扩建争论是必然的。此次古文物建筑处理问题座谈会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初步的方案。虽然日后由于各种原因,此次会议制定的各种原则方法没有得到完全贯彻执行,但当时民主、为民、务实的会风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北京市政府吴晗牌楼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京城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吴晗借钱的故事
漫谈北京牌楼(上篇)
“吴晗”与“吴哈”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