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是整体改革的重要一环

2013-08-13 06:47张颐武
前线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体制改革

张颐武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其中对于文化问题有高度概括、又相对集中的论述,这些论述凸显了文化在整体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又显示了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和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功能。

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五年中国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时,《决定》从历史的高度,将文化体制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凸显。文化的改革显然是中国改革的重要部分。这从历三十五年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了文化改革的经验和历史的成就,延续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同时又有了深化和发展。在这里,文化的意义被高度重视,成为社会发展总体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

《决定》阐述了文化问题的总体原则,并特别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一个重要提法。《决定》中所提到的“活力”是与整体改革的大趋势相匹配的,在经济、体制、社会与治理全面改革的过程中,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变得非常重要。所谓激发活力,就是将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中所带来的活力也在文化中体现出来。现在文化的意义日益突显,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更依赖于文化转型,经济消费市场的拉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的活跃,文化成为了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完整的。这需要深刻地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在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总体的战略。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首先,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从而提高人民对于社会的认同是一项重要的使命。这会为社会的各种心理焦虑和转型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文化被普通人所分享,能够让民众更加充分地获得文化服务,让文化的力量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我们的文化有深厚的根基的同时,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其次,中国的经济还热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也面临文化方面的新突破的要求。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出现了诸多新的产业和社会变化的趋势,出现了文化和科技整合的走向。这就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新的进展。第三,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高度,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也需要文化方面的新发展。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对话,通过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持续传播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让中国发展和崛起的过程能够得到更有力的文化支撑。对于这些问题,《决定》从战略高度做出了意涵丰富的解析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路径,为未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我们需要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这要求我们在经典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同时要在大众文化的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因为经典文化的文化传承和积累的功能非常重要,但大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文化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让我们整个社会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需要。理顺体制机制,既要对于文化发展的路径有全方位的认识,也要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不适应今天中国的状况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和具体解决办法。首先,文化发展需要人才的保证,没有在艺术创造、管理经营、创意策划方面和跨学科的人才的涌现,文化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改革体制,就是为人才的涌现创造条件。第二,文化发展的标志就是文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展现,这需要有优秀的作品。无论是为人们做好文化服务,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或是文化“走出去”都需要有好作品、好项目才可能实现。

《决定》对于文化发展的一些新的亮点也做了很深入的论述,如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及媒体的管理方式和策略的强调,对于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文化市场有深入的论述,这些都为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准备了条件,最终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未来十年的文化发展勾勒了蓝图。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体制改革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