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泛读兴趣性教学活动初探

2013-08-13 10:17乔国强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词文章语言

乔国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甘肃定西743000)

大学中的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不喜欢阅读英语材料或很少阅读,究其原因,在于阅读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课堂上,其阅读技能也主要是通过对短文的语言结构进行细致分析而获得的。这种过程被认为是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令学生感到乏味的过程,大多数学者认为,仅仅教授给学生阅读知识并不一定能培养出好的阅读者,只有通过阅读活动本身和良好的阅读策略才能产生好的阅读效果。因而学习阅读应当将注意力放在对意义的理解上,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积极进行阅读。泛读是大学英语阅读的另种教学形式。

1 泛读的定义

这里的泛读一般指大量地进行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与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阅读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与大脑处理、加工、理解信息意义的过程。

W·Grade指出阅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1)自动认字功能。(automatic recognize skills)

(2)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knowledge)

(3)语篇结构知识。(formal discourse structure)

(4)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world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5)分析、综合与评价技能策略。(analysis,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skills)

(6)监控阅读的元认知知识与技能。(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monitoring reading)

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与读者在心理上不断地进行互动,而读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阅读研究的对象不应仅仅是书面文字的语言材料,更应看到使用语言材料的读者。读者的元认知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他们的阅读态度、目的以及动机,这些对阅读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良好的态度和动机,就需要努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Krashen(1982)认为,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泛读提供了这种方式,因此他认为泛读有助于语言习得。但前提是,阅读材料必须有趣味性,而且与学习环境相关。只有材料本身对学习者有吸引力,并且材料的难易程度适合于学习者,才能形成“可理解性输入”。他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泛读作为一种外语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指:

A.阅读大量的材料或篇幅较长的文章,获得总体上或整体上的理解。

B.阅读的目的是从文章中得到放松,愉悦心情。

C.阅读是个体化的活动,学生应当自主选择他们想读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泛读的含义包含了“量”的要求,以及对阅读材料和阅读者目的的限定。学生选择阅读材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因此,培养阅读者的兴趣是大学英语泛读课教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泛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习者对阅读否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通过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不仅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有研究表明,兴趣大的学生往往非常主动地去阅读,掌握阅读技能的速度也比其他人快得多。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就要考虑适当变换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教师还应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愿为取得阅读学习的好成绩而继续努力。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把阅读课从传统的综合训练中分离出来,提出: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泛读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因此,教学中应多采用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泛读教学形式。

3 兴趣性泛读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以上泛读定义和目的的分析,根据泛读的性质和过程,可以按以下不同阶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

3.1 第一阶段

Collie和Slater(1987)指出,读者对阅读材料的初次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次印象可以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好奇心、积极性。外语阅读研究中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基于读者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和所读文章之间的互动过程(Carrell and Eisterhold 1988)。因此,调动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帮助读者从思想上接近其阅读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的几种活动可以被应用于该阶段。

(1)在课堂上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提问。文章和作品的题目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或者是全文内容和风格以及作者态度的暗示。如:“Three Days to See”by Helen Keller(英语泛读教程,刘乃银主编;第四册,Unit 2)。学生一看到这篇文章时,他们非常急于知道作者这三天中会发生什么。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Hellen Keller?If you have only three days to see,what would you do?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预测该文章作品的主题,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展示该课文的相关插图。如在讲授以上文章之前,让学生观看书中的含有树林、牛羊、以及小鸟等的插图,引导学生对其内容和基调进行预测,从而了解作者的态度和写作目的。

(3)给学生简单介绍文章的作者和主要人物。如上例,给学生简单介绍Hellen Keller生平,以及她的奋斗历程,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2 第二阶段

(1)记录阅读中所遇到的生词。泛读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生词并形成自己的“生词库”;帮助学生记录那些不能从上下文中理解的单词,包括生词、该生词的读音以及意义、该生词出现的语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互助活动学习这些被记录下来的生词。此时,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只需要记录那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生词、有兴趣学习的生词、值得记忆的生词,而不是每个不认识的单词,否则会增加学生阅读过程的负担。

(2)建立“关系链”(relationship chain)。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结构进行整理的一个方式就是形成一个“关系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该文章中“关系链”的主干或者部分,然后由学生通过他们的阅读理解对该“关系链”进行填充或补全。如在教授课文“Personal Names”(英语泛读教程,刘乃银主编;第四册,Unit 13)时,可建立图1所示“关系链”。

图1 英语词语“关系链”

这种关系链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学生一目了然,要远比让学生进行段落分析,找出段落大意更有趣味性。

(3)按逻辑顺序进行总结。文章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的,有的是以时间顺序,有的则是以空间顺序展开的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逻辑顺序对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小结,从而帮助学生记忆作品的内容和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但Collie和Slater(1987)指出,尽管这是一项帮助学生记忆内容和形成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则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或课堂汇报的形式来减少这一活动的乏味性。

3.3 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学的重点应置于对全文的理解和再创作方面。学生通过“关系链”和总结后,对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大意已经有了较完整的理解,已经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的工作主要在于加深他们的理解。以下的几种活动可被应用于该阶段。

(1)创设情景,表演文章角色。Carrell(1988)认为,外语阅读是一种积极且互动的过程。它是互动的,因为阅读过程是阅读者和文章之间所进行的交流。此时,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和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某些内容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比如在讲授课文“Nonverbal Communication”(英语泛读教程,刘乃银主编;第三册,Unit 11)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非言语交际的理解,要求他们用“哑剧”来表现一些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如在食堂打饭、老师批评学生等,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非言语交际内容的理解。通过创设情景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再创作。该活动以写作和口头表述为主。学生通过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再通过自己思考创作出一些新的内容。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或者创作性思考。教师可以用以下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进行“结尾”写作。学生可以在对文章线索理解的基础上,对某个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基于原文但超出原文内容的新的创作。例如,重新安排人物的命运,或者再创作出一种新的结局。

4 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阅读中对词汇困难的处理

以前外语界一直争论的焦点之一是阅读材料的难度究竟与词汇相关还是与结构相关。有研究表明,阅读材料的难度是相对的,它与阅读者自身的情况密切相关。但阅读中的词汇困难一直是阻碍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词汇困难的处理,一般建议下面几种方法:A.在阅读材料后提供词汇表;B.建议查字典;C.建议不要查字典,尽量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实际上,这几种方法并不矛盾,在处理不同材料时读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4.2 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泛读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阅读,而且要教他们如何读。近年来,许多阅读材料已将阅读策略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在练习的设置上,要求学生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策略,运用判断推理等阅读技巧,准确理解材料的写作意图、风格、具体章节以及词语。这些策略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而获得。但在此过程中要克服几个不良的阅读习惯:

(1)重读。学生为了不遗漏重点内容或章节,往往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重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造成阅读的不连贯,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默读。在阅读过程中读出声音,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阅读内容上,但长此以往,会形成不出声不理解的坏习惯。

(3)指读。手指着或用笔指着一个一个单词阅读。这种做法,阅读速度受制于手或笔的移动。逐词阅读会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

4.3 如何激励学生的阅读

阅读中对学生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很多方式,一个老师本身的阅读热情对学生也是有感染性的,教师应当将这种热情付诸实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谈话(pep-talks)。

(2)多媒体的使用(录像、CD、磁带、电影),能够直观形象地将阅读材料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3)使阅读内容丰富多彩(讲授与课文相关的奇闻轶事、人物采访、电影资料等)。

(4)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做出积极评价和奖励。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精神奖励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5 结束语

要提高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这是激励学生学习泛读课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做到了这一步,相信学生不会再对泛读课“敬而远之”。

[1]Carrell P L,Devine J,Eskey D E.(Eds.)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Clair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Krashen S.The Power of Reading: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M].Englewood,CO:Libraries Unlimited,1993.

[4]何星.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4,(6).

[5]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生词文章语言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