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差异范式的英语探究式教学

2013-08-12 03:23朱姝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差异探究式教学

朱姝

摘要:从多元文化差异范式的角度分析了外语学习者的文化差异特征,提出教师面对此种情况可以通过探宄式教学来提升课堂教学状况。同时指出外语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之环境改进、教师素养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差异;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49-02

一、多元文化差异范式简述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用“范式”一词代表学科的某种规律、价值观和理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学者詹姆斯·班克斯认为范式是用于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的事实、概念、通则和理论,其中也包括相应的政策与行动。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的不同范式有着不同的理论立场,是变动的,有时是同时存在的,甚至还具有竞争关系。

班克斯曾使用不同的范式来解释不同文化群体的学业差距问题。在他所分析的不同范式之中,文化差异范式被他认为是解释边缘化文化群体学业成就差距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范式认为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语言、价值观、行为方式及观点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一些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佳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与学校及主流文化不同。学校往往忽略学生的这些文化特征。社会及学校中的不平等是造成学生学业低下的原因。

二、学生的文化差异变项

(一)性别差异

由于女性在语言能力与形象思维等能力方面的优势,语言专业的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这些不同性别的学习者不同的生活与及学习经历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个体文化与语言学习方式。

(二)身体与心理状态差异

学生在身体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而发现,比如,视力、四肢健全与否等状况。成人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经历及升学背景,而在学习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情绪及情感表达与管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中得到特殊的对待。

(三)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学习风格差异

Geneva Gay曾经划分了按部就班型(procedural)、沟通型(communicative)、独立型(substantive)、环境型(environmental)、组织型(organizational)、知觉型(perceptual)、关系型(relational)与动机型(motivational)等七种受文化影响的学习方式。

(四)民族及宗教差异

这一差异容易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虽然具有这一文化属性的学生不多,但这一特征现实存在,而且对学习者对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影响很大,教师了解并尊重学习者的民族及宗教文化,将有利于语言教学。学习者的相关族群与宗教文化也可以成为语言教学者的教学资源。

三、尊重学习者多元文化的探究式教学

基于学习者多样性的特征,学习者可学习更多关于不同的文化知识与观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习者进行不同议题的探究。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语言课堂中,有些学习者由于学习经历、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在学习过程及课堂中缺乏心理安全感。探究式教学应该积极鼓励学习者发言,并期望他们能很自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室气氛,学习者不会因为自己和他人不同,遭致异样的眼光,不会因上课发音及发言内容的问题被同学取笑。每一位学生都应被尊重,包括他的家庭、文化、思想等,每一位学生除了展现自身的文化,也应尽可能去理解他人的文化,进而彼此尊重、包容。

(二)每位学习者拥有发言权

能够促进成人学习者发展的课堂应对赋予每一位学生发言权,课堂是一个合理的沟通情境,每一个人有权为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与历史发声,发言的权力是平等的,不因成绩高低、文化、阶级、性别而有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鼓励同学间进行对话,除了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对话,还能觉知自己所说的话,并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对其他同学发言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其想法,吸取别人之优点。

(三)面对并欢迎各种差异

成人教学课程应当面对、包容,甚至欢迎各种差异。在课堂中教师可与学习者分享其不同的文化经验及对事件的看法,促发学习者也能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观点。课堂应是一个民主的场所,各种不同的观点都应被重视,并使学习者获得技能和态度,检测各种知识的正当性及适切性,以便适应复杂的社会。

三、探究法教学的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Geneva Gey以敬业(commitment)、关怀(caring)、能力(competence)、信心(confidence)与满意(content)的概念说明教师的必备特质。在课堂中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回应性。教师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具备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欣赏包容学生的差异性,主动关怀文化背景对学生的影响,并引导学习者学习与欣赏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的文化特质与生活经验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就笔者的课堂教学及参与其他教师的课堂经验来看,教师在教授语言之中做英汉文化比较时,大多涉及英美国家与中国的汉族文化,较少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语言、族群性、性别、阶层、地域及信仰等因素。对不同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将很难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外语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探究式外语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探究式教学最大的特色是同学及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是靠观察和做,而不是靠听和说。当学生使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外语学习时,外语超越了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成为一种思想沟通的形式,表达着学习者对人生世界的观点看法,成为人的心灵及其生活情境的一种反映,这正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所说的“理想语言情境”。此时,语言则是知识的一种表象,语言教学的目标应通过这个表象使学习者理性且客观地了解知识被建构的方式。探究式外语教学的另一教学目标在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得学生的不同文化成为教学资源。此外,探究式外语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应该鼓励学生加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以及与不同文化群体者交流的能力。

(二)探究式语言教学的课堂实施

探究法的语言学习涉及人的素质和精神的培养,需要学习者确定自我学习目标,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并自我监控学习过程,最终在教师测评学习结果之前进行自我评价。探究法的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协作的意识,课堂是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行为和交互作用。后现代的课程观重视课程的“建构性”,即课程是由课程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构成的。教师及学习者的互动、个人问答、小组讨论、集中陈述、相互辩难以及教与学的角色置换等形式都是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形式。自我反思及教师和同学间的沟通,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探究式语言教学的教学策略

探究法教学的语言学习需要学习者确定自我学习目标,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并自我监控学习过程,最终在教师测评学习结果之前进行自我评价。教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并通过自我反思及教师和同学间的沟通,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应善用合作学习与社区资源,借以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建立关怀学生与尊重差异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一致,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积累,更多通过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rit)。在教学过程中较多使用课堂参与、口头测试、知识点讲授后的练习测试等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填补自身状况的不足,以更多发挥自身长处,展示学习过程中的进展。

总而言之,在探究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及发展,透过小组的合作使得学习者学会负责的态度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师生在共同求知、彼此分享、理性批判、主动建构的过程中,从事知识的分享与建构。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文化差异探究式教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