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换玲
摘要: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培训课程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国培计划”课程开发应基于培训需求,照应培训目标设置模块课程、拓展性课程,关注隐性课程,同时实行授课教师和课程淘汰制,促进课程的动态循环。
关键词:“国培计划”;课程开发;培训需求;培训目标;课程动态循环
“国培计划”实行以来,耗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资,随着培训的进行,其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在决定培训有效性的各要素中,培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培训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而科学的课程开发应基于培训需求。
一、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国培计划”是高水平的职后教师培训,培训既要符合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又要体现国家级培训的水准,要时刻牢记培训的对象是已经接受过系统的大学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且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国家提出“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因此,首先要在领悟国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做好调研。
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基于社会宏观需要、本地区教育和学校发展需要,而且要基于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以及培训对象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对培训对象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基于培训对象的需求调查和分析,同时还要关注学科发展,积极地吸纳前沿研究成果。
二、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根据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机构设置培训目标要综合考虑三个层次的目标,即基于社会宏观需要的国家目标,基于受训教师地区教育需要、学校发展需要的地区和学校目标,基于培训对象自身的个人目标。
(一)国家目标、地区和学校目标
“国培计划”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基础的。过去的层级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不是面对所有农村教师,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师培训体系。更重要的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广大农村教师无法享受城市先进教育理念,无法共享城市教师专业文化的机会。为此,重建教师培训体系,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已经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性大,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以省为单位的,因此,为了更加贴近地区教育实际,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就需要国培的实施机构在同一性质的培训中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所在省处的位置与发展培训目标,同时参照国培计划的国家目标从而提出不同层次的培训目标。
(二)受训教师个人目标
国家目标、地区和学校目标的实现都要以受训教师个人的目标实现为落脚点。“国培计划”的参培教师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一般都系统地掌握了基础专业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即是符合“国培计划”国家目标、地区目标及参培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相结合的教师个人目标。
三、课程体系
根据需求设定的培训目标将决定培训内容的确定。要实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训目标,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观。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教师以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的关系。
(一)模块课程
1 通识课程
针对国培学员需求层次高,不仅有操作性学习也有很强的拓展性和迁移性学习需求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员教学风格形成和教育主张提练的有针对性的通识课程。
(1)中外基础教育改革比较。让学员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定位,以国际的视野引导学员领会现代教育的一般发展趋势,增强他们的使命感。
(2)教师的专业智慧。让学员了解教师的专业智慧的内涵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呈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智慧与不智慧,引起他们的反思,同时可以吸纳学员的经验和反思,不断地丰富案例内容。
(3)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通过鲜活的案例和精湛的理论阐释,使学员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
(4)教师情绪管理。教师情绪管理已是教师最新必修课,开设这门课,让学员通过案例了解教师情绪管理必不可少,引导教师体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情绪构成与变化的基础上教给学员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5)有效教学策略。重在引导教师从学生的学来反思自己的教,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备课策略。
(6)教师阅读学习。选取教育经典名著片段在课堂上共同学习,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对教育的感情,并为学员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
(7)教师行动研究。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和发展历程,通过案例来阐释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方法和保障。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强调学科教学要针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需求。不同学科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施不同,但都要遵循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
(1)学习相应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2)学习相应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案例教学为基础,解决教师在实施相应学科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3)学习并掌握专业的教育科研范式,紧密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显著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4)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水平,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强调体验学习,旨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开阔眼界,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教师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1 实践考察。通过到学校实地考察,通过同课异构、听课、参与课堂活动、与相关人员座谈、听报告、研讨等方式,了解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分享别人的观点与成果,并启发学员自我反思。
2 文化考察。带领学员们到当地的历史人文遗址和博物馆参观,从历史的层面感受当地文化的特色,在文化的背景下感受教育、思考教育。
3 团队培训。由专业的培训师进行团队培训,通过活泼的体验式、合作式活动,使学员间迅速熟悉和亲近,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增强学员间的亲密感、集体意识,为学习共同体的打造奠定情感基础。
4 教育沙龙。通过教育沙龙,充分发挥学员自身的资源价值。基于学员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零距离地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脉搏,理论与实践的隔阂被有效打破;与此同时,其职业道德践行和专业境界养成的榜样示范作用更容易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让学员更有归属感、亲近感。
5 教育电影。选取比较经典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电影和新闻报道,利用晚上的时间观看分享,并引导大家进行讨论,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启发学员思考。
6 网络互动。创建班级公共邮箱和班级博客,一方面,把授课教师的课件上传,以利于学员晚上的复习、整理;另一方面,为学员们交流心得、体会或者分享自己的成果提供动态互动平台;同时也为学习结束之后学员依旧能够和培训学校保持联系提供后续的交流平台。
(三)隐性课程
关注隐性课程,“国培计划”培训高校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人际心理环境对教师的培训效果都有潜在影响。
1 培训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对学员而言都会成为一种传递精神、负责、创新追求的“隐性”课程。教育创新始于小小细节的改变,如将小组的合作落实到位,座位按照小组方式进行摆放,而且是活动的。小组合作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构建小组合作共同体,增强同伴互助,为学习的可持续性打下基础,增强学员的后续交流。
2 在仪式和典礼中,让学员感受庄重和自豪、执着和细致才能出品位。
3 每个人的名字都很重要,每个人的生日都不可忽视:学习效果有时会源于内心的温馨与感动。
4 在培训中认识你我、在沟通中增进感情:小小短信能寄托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课程的运行机制
“国培计划”课程的设置不能一劳永逸,应随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实施效果的评估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行课程淘汰制,有利于更新培训的内容,反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需求。同时,实行培训教师的淘汰制,以形成由最优秀的授课教师构成的教师资源库,实现课程的动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