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
摘要: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同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两种教育形式虽然各有千秋,但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要求两者结合,相互学习,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章旨在对两种教育进行比较,使两者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入改革,从而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技工教育;五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江苏省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各有优势和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企业、社会的生产、经营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和技工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将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结合,使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入改革,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二者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践,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一、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五年技工教育的概念
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因非学历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受外在的政策性影响相对较小,所以问题的要害和争论的焦点就主要集中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为此,本文所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将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由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构成。
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所指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3 五年制技工教育的概念。五年制技工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技工教育是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技工院校来实施完成。
二、江苏省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1 取得的成绩。1999年江苏省首届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以来,高职教育已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表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正在走向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重要办学模式。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教规模的扩大,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徐州共有五年高职高等职业院校9所,2005-2008年入学人数每年以13%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达到了4%的增长速度,毕业生工资增长幅度较大,五年内增长了2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共有4万名五年高职新生注册,为3.6万名四年级学生办理教育部电子注册,3.6万名学生毕业。以上数据表明,江苏省五年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毕业生的就业、待遇等前景良好,这从一方面证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五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真正做到服务生产、经营一线。
2 江苏省五年高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五年制高职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不清晰、教学和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办学模式的改变造成教学环节脱节、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据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在逐步下降,主要因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工资希望值太高等。同时毕业生一年内对口就业率略有下降,由2005年的40.8%下降到2009年的38.8%。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发挥,制约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五年高职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技工教育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十一五”末期,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因此,大力发展五年高职及五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级工教育是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国家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操作从低端技术型生产向高端科技型生产发展,科技部要求有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一旦申报成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银行贷款、申报项目等方面享受丰厚的优惠政策,因此,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趋之若鹜。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之一要求企业员工大专以上学历30%以上,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进技术工人时,增加了最低学历为大专的要求。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仅有中专学历,达不到学历要求,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毕业学生学历低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技工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待遇高,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入学学生素质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五年高职招生人数连续4年没有增加,较大地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增加技工院校五年高职招生指标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优势和特色:一是学制一贯,便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较好地解决了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二是学制五年,有效教学时间长,有利于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学制一贯是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共同优势所在,在发展中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中高职两个学习阶段有机衔接,避免衔接中的学时损耗,提高教育效益。质量是职业的生命线,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切实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要在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方面下功夫,努力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两种教育形式各有所长,互补长短、互相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最佳良策。
四、高职教育与技工院校的比较
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因素。
表1显示,技工院校在实习教学的软硬件上占优,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上占优,而实践课时比较更能说明这一点。在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院学生获得金牌36枚,占全省金牌总数的80%,比201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在技能大赛中进步很快,说明在技能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现以徐州技师学院技工教育五年高级工与五年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对实践课时进行比较,如表2。
以上两种专业总课时均包含第五年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如将第五年的顶岗实习课时去除,再进行比较,如表3。
表3说明,技工教育在实践教学的投入是比较大的。但并不表示技工院校的五年高级工毕业生优于高职院校的五年高职毕业生,经过调查发现,五年高职毕业生在素质及长远发展能力方面优于技工院校学生,如表4。
五、技工院校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提高江苏省职业教育水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办学方针,还是培养目标、教学理论、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学习教材、传授方式等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西方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的差距。五年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两种教育都应积极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两种学校应互相学习,博取所长,打破“各自为政,老死不相来”的局面,共同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 技工院校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较为薄弱,存在学历低、专业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国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向科学技术型生产迈进,现代化生产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需要更高的理论水平作支撑。因此,技工教育应向五年高职院校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的形式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提升内涵建设。
2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技工院校的很多实习教师前身是企业的能工巧匠,在多年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技能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较为缺乏,尽管从技术师范院校引进了大批的技能教师,但实践教学经验仍较为欠缺。技工院校在技能教学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值得高职院校学习。
3 示范校建设的大环境下,促进了相互学习。2010年,江苏省第一批示范校17所,其中,技工院校3所;2011年,江苏省第二批示范校21所,其中,技工院校3所。在这种大环境下,提供了两种教育互相学习的良好机会。无论技工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离不开校企合作,都需要在校企合作上改革和创新。
4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应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把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充分考虑未来职业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进校内实验条件。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学生到企业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建立起五年制高职学院、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能及时反馈到教学改革中。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定人才质量定位,并且能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调整专业设置模式。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取向,由于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职业学校相应专业设置及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而五年制职业学校及技工院校专业的发展就是面向市场,不断认识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过程,因此,专业设置应当有行业、企业和学生及家长参与,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应当由多数办学主体共同决定。对专业设置的评价,更多地要看多元办学主体的满意程度。有的学校提出,在办学和专业设置中要做到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三满意,这是充分面向市场、充分尊重办学主体的表现,而不同办学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专业设置也不应只是学校的个别行为,即使是市场调节,也会有不少盲区。为此,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政府必须即时予以指导,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专业设置的正确方向和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