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笑笑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特殊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但由于学生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他们的思想处在不成熟和不全面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在外界的刺激下走向极端。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完全成熟的个体去看待和要求他们。在他们处于特殊时期时,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理解并尊重他们。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生理结构
尊重学生的生理结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所教的学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但是他们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稍有收获就沾沾自喜,按捺不住,便不再认真听下面的课,这时的课堂便不再平静。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起初的时候我并不理解,认为学生这样做就是在扰乱课堂,并对这种现象极度厌恶,自然少不了对学生的训斥和批评。经过一年的工作磨练,渐渐地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有些学生就会出现骚动、烦躁不安的现象。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一直保持精神集中,但是这不排除是他们在用毅力克制自己,长此下去不免产生疲劳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利。另外,男女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在某学科方面存在差异。男生大多学习数学、物理要优于女同学,而女同学在英语和语文方面学习起来要比男同学更出色。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不能有歧视学生的想法,更不能因为这种差异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此,尊重学生要尊重他们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从根本上理解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面对不成熟教育对象的工作态度。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1.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人格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它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在教育还是教学中,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尊重学生人格体现在:不用侮辱性的语言侮辱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学生;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从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他们的个性,本着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处处为学生考虑的原则,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体现自己对班级、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高尚。
2. 尊重学生,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始终坚信,不是学生缺少美,而是作为教师的你没有看到他们美丽的一面。试图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课余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精心呵护与引导,并将其发展为特长。即使是所谓的“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的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3. 尊重学生,还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采取民主决策制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次在讨论购买班级备品的时候,我想争得班长的意见,班长一时间不能拿出好的办法来。这时候我班一个平时最不喜欢学习、很少按时交作业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好办法,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此以后我觉得:虽然学生间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能力,只有提供这样的平台,才能体现公平,同时也应该对那些能力尚未形成、敢于表现同学加以耐心的启发和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甚至是怒骂。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爱要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而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让家庭困难的同学心生自卑感,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偏歧。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心灵。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使用文明用语言,规范自身行为,不做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因此,应该把尊重学生作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