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辩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2 03:54姚强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姚强文

【摘 要】课堂辩论的科学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回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能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我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种课堂辩论的组织方法群辩:直辩、“小辩”与“大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辩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辩论。当然在组织上述任何一中方式的辩论时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辩论 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品德

在高效课堂深入人心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怎么上才更有效,是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根据高效课堂的精神,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唤起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利用课堂辩论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习惯了平时的教学方法,对课堂辩论会感到很新奇,因此它必将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辩论之前,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都要搜集资料,商量对策,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辩论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甚至是主要因素,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了课堂的直接参与者、合作者。课堂辩论的科学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回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能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在组织课堂辩论时不一定非要按正规的辩论程序进行,只需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在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种课堂辩论的组织方法,以供商榷。

一 群辩,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都发表意见

一般都是让学生各自选题,展开辩论。但是要选择一个主辩手,以提起话题和主题,同时选择一个总结辩手,以深化主题。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

二 直辩,像辩论赛一样的方式

不同的是先不选择辩手,首先让观点不同的两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准备材料,在材料汇总后让两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有利于控制辩论的过程,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小辩”与“大辩”

平时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如“学习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麻烦靠自己解决好靠父母解决好”这些课本上有明显说明的,只需在当堂上进行小型的辩论,十来分钟也就能辩论结束。因为它的争议性不强,不必大动干戈。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争议性强的问题就要进行大辩。课堂上的小辩也为大辩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如在学习完人教版教材“挫折面前也从容”后,就围绕“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展开大辩。辩学生按照次序,陈述自己观点,通过一些事例,证明自己观点。他们一个个慷慨陈词、互不相让。然后,我看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垫脚石,使自己更加坚强,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更有利于以后的发展;相反,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则是灭顶之灾,挫折一下子就把他们打倒了。所以,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是我们对它所采取的态度。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挫折,不要害怕,战胜自己,磨练意志,做生活的强者。接着,师生共同振臂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四 一对多,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辩论

对于有些问题准备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这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充当其中学生准备起来比较困难的一方。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真诚做人到永远》第二框题“真诚做人”时我就和学生展开一场“老实人吃亏与老实人不吃亏”的小辩。我当正方“老实人吃亏”,学生当反方“老实人不吃亏”。学生们通过所及资料和社会生活经验及见闻,在辩论中又懂得了我的见解,辩论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对“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反省。

五 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辩论

对于多数学生关切的问题可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大辩”。因为学生关切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感悟和深刻地了解自己与他人,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就结合当前我校有些学生沉迷虚幻的网络的现象,决定对学生进行有关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的教育,让学生就“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组织班级之间的辩论。这样的辩论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在组织上述任何一中方式的辩论时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从大的方向上让学生自己去亲自操作,教师考虑的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误差,并能及时地给以提醒和帮助。教师自己也要非常熟悉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信息和材料,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在课堂辩论中教师可以做辩论的主席,有力地监督和调控辩论向预期的结果进行;可以做一名旁观者,充分让学生自我展示;也可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参与辩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那些少数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及时向他们提供帮助,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适时地为他们创造这个机会。在辩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辩论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各个单元、各个课题由于内容的不同必须选择相应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中高效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学内容符合辩论的要求和条件时才能使用课堂辩论,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能够乐有所学,学有所乐;使教师也能乐有所教、教有所乐。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