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心理训练的初探①

2013-08-11 02:19陈鸿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表象心理素质

陈鸿伟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中学 上海 201709)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项教学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第一”的必然选择。经过众多学者研究认定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的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标志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水平高的人很少产生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健全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个体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课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经过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各种心理训练是稳定、提高心理素质的最佳教学策略,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始终坚持课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进行心理训练的理由和实施心理训练的方法与取得的情况。

1 必要性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命题,心理素质的加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础所在。事实证明众多成功的体育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分析、利用学生传达的心理信息来进行体育教学,这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理论依据

学者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适应,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学者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保持平静的情绪,脱敏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我们体育与健身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正是为了唤起学生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从而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下实现完成个人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

3 体育与健身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表象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与改进动作技能

表象训练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被最广泛应用的心理学训练方法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首次提出imagery training一词,译成中文就是表象训练。定义: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者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在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中,表象训练也被称为“视觉化”训练、意想演练或者想象训练等。

经过实验与研究表明,在七年级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教学中表象训练与常态教学法相结合运用,比单纯的常态教学法取得效果更佳。在这个实验中,表象训练过程是这样进行的:(1)让学生用时5min反复观看视频(进间单手高手投篮的全过程)。(2)展示技术动作图解。(3)教师示范(有“震撼效应”的示范)。(4)教师引导学生编制动作要领的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5)熟背口诀“二跨”、“二要”后进行常态化教与学。(6)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口中发出“1——2——3”的节拍声来应和要领口诀。(7)在分组练习结束时,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根据口诀进行简短的评价,以此来不断刺激他们的印象。(8)下课后布置观看视频(配合口诀与节拍)。整个表象训练目的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把动觉表象和听觉、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从建立动作概念逐步过渡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经过3课时的练习,将体能水平、技能水平基本相同的,用常态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班的技评相比较,发现表象训练与常态教学法相结合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态教学法的效果,两个男生班(七年级)的成绩对照见表1。

表1

表2

表3

实验班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考核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次表象训练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效果(见表1)。

3.2 运用系统脱敏法解除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在体育与健身课上,一些学生对练习难度较大且危险的动作技能易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较薄弱的学生更是如此。不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就会产生阻碍作用,使得动作很难掌握。系统脱敏法对于解除恐惧心理有着明显的作用。例如,在双杠前摆下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练习前或练习中出现明显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害怕退部敲杠和杠上坠落导致身体受伤。行为表现统计(如表2)。

从统计表上得出结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双杠前摆下的练习中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恐惧心理状态。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实验班及时采用系统脱敏法。首先让他反复地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以及同伴练习双杠后摆下的动作,如果依然有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就要引导他进行放松,并使他意识到别的同学能行自己肯定也能完成练习,还要让这些学生对教师在身旁的保护产生一种信任感,当其情绪逐步过度到较为平稳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全程保护下尝试支撑摆动练习,整个过程用语言不断鼓励使其并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练习。随后练习就过渡到前摆下,在后摆到最高点时教师必须即使给予帮助(托起下肢使其顺利出杠且能较平稳落地),这一步教学环节必须成功,方能完全消除他的忧虑与恐惧。成功之后教师必须及时组织全体学生来评价这些学生成功在哪里,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随后的课次就可以脱离教师的帮助,仅在教师的保护下尝试单独练习了。对照班就是在常规的教学策略下进行重复行的练习任其在心理上的波动。经过3课时的教学,动作掌握情况如表3。

两组数据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练习,学生的忧虑与恐惧心理逐步消除。系统脱敏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被广泛运用,它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身处体育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应该很好地运用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稳固与提高。

3.3 运用放松训练能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这句话在体育界已经成为金科玉律的真理。许多学生在参加升学体育测试时,特别容易产生压抑、紧张的情绪(心率、血压、呼吸升高),并伴随有明显的行为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颤抖、少言寡语等,这可能是平时课中放松训练做的不够所导致的。放松训练不但能促使学生心情平静,消除紧张情绪还可以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恢复。例如,在一堂运动量较大的体育与健身课后,学生感到身心都很疲劳,或产生肌肉胀痛的感觉。采用放松训练,可以尽快地消除学生的疲劳感,使他们能顺利地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练习过程中,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暗示性语言及幽默性语言,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外自觉悟出道理来。如:“你真棒”、“动作真漂亮”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同时让学生多进行相互评价,赋予他们发言的权利,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去做,也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做,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在各种环境下的技术动作的练习、展示、考核。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根据研究和实践表明上述几种心理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此调动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了学生的潜能的现实化。

4.2 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互相研究和实践不断积累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通过课堂评价或课后交流,从而获取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得到最佳学习效果。

[1]苗建军.体育教学改革几个认识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

[2]邱伟民.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健康成长中[J].河南:新课程杂志社,2011.

[3]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表象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表与里
表与里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透过表象看公式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