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国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中医药结合其思维模式发挥其整体调节、辩证论治、治未病特色,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防治高血压病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表现为降压平稳、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等方面[1]。回顾性42例高血压患者,并对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42例(男20例,女22例)高血压患者,年龄43~77岁,平均61.2岁,病程1~12年,平均7.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排除不能停用其他任何抗高血压药物患者、不愿换药、心力衰竭、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研究组21例,采用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的血压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的血压比较(mmHg,±s)
组别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研究组(21例) 168.2±2.5 99.4±2.2 147.1±2.3 90.2±2.1 135.1±2.5 85.4±2.3 130.2±2.4 83.2±2.6 127.1±2.4 80.1±2.2对照组(21例) 167.9±2.8 98.9±2.7 148.9±2.9 90.7±2.0 140.1±2.3 88.3±2.2 135.3±2.8 85.3±2.9 130.3±2.7 82.7±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停用原来降压药物及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1~2周,治疗前后测患者血压、心率、左心室肥厚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脂。研究组采用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龙胆泻肝汤的药方组成:龙胆草15g,栀子15g,黄芩10g,车前子10g、木通10g、泽泻10g,生地10g,当归5g,柴胡10g,甘草5g。水煎服,水煎两次,每天一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氢氯噻嗪50mg,2次/d,4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氢氯噻嗪50mg,2次/d,治疗1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为显效;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为有效;未达到以上两项标准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全部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的血压比较 治疗后1周,研究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相比血压均有显著的降低,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距。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显著比对照组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率及血脂比较 血脂以血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衡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治疗前为(88±4)次,对照组患者心率治疗前为(89±7)次,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降为(74±5)次,对照组降为(75±6)次。两组患者的心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心率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血脂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血脂比较(±s)
注:a: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HR(次/min) TC(mmol/L) TG(mmol/L)研究组治疗前 88±4 5.8±1.3 1.9±0.7治疗后 74±5a 5.7±1.7b 1.9±0.8b治疗前 89±7 5.7±1.9 1.9±1.0治疗后 75±6a 5.6±1.1b 1.9±0.7b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VST、LVPWT、LVDd、LVMI、E/A、LVEF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间的VST及LVPWT无显著差别,研究组患者的LVDd、LVMI、E/A及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IVST(mm)LVPWT(mm)LVDd(mm)LVMI(g/m2)E/ALVEF(%)研究组(21例) 11.1±0.5 11.4±0.2 45.1±2.4 132.7±2.3 1.21±0.25 58.1±3.2对照组(21例) 11.9±0.8 11.9±0.7 48.9±2.2 140.2±2.8 1.01±0.33 60.7±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在中医学虽无此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有关高血压症状的描述多为“头痛”、“眩晕”、“肝火”、“痰湿”等。高血压可描述为因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当前,在中医临床方面,有关高血压的辩证分型可分为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等,而以发病原因来看,则突出了患者的虚、淤、痰、火、风等五大因素[2]。
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医方集解》,属于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形成的火热之证,可泻肝胆实火,祛肝经湿热。方中龙胆草为君药,具有泻肝胆实火及清肝经湿热的功效,栀子与黄芩为臣药共同助君药泻肝火及祛肝经湿热。车前子、木通、泽泻为佐药,可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生地、当归为佐药,二者共同滋养肝血,以涵肝之体、防止苦寒渗利伤阴之弊。柴胡也为佐药,具有疏肝解郁,以适肝之用。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保护胃气)以其甘缓之性,使方中祛邪与扶正之品,相辅相成,各彰其效。龙胆泻肝汤组方中的车前子、泽泻、木通等还有利尿作用,故本方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3]。
本研究显示,应用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及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功能都有明显改善。应用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氢氯噻嗪治疗治疗。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龙胆泻肝汤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4]。
[1]陈晓玉.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中的特色与优势[J].天津中医药,2012,29(2):155-157.
[2]陈俊邦.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8):31.
[3]曹俊红.龙胆泻肝汤在内科疾病治疗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45.
[4]蔡艳.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