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国锋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主要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内增殖,经过10~20d的潜伏期即可致病,患者表现为头痛、发热并伴有无力和干咳等症状[1]。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2012年3月湖南会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男70例,女50例),<1岁者29例,1~3岁56例,3~6岁24例,6~12岁11例。
1.2 方法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学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IgM类抗体。抽取120例患儿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冻存,用于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检测,ELISA试剂盒由海澳公司制造。ELISA结果以P/N≥25为明显阳性。将ELISA法阳性与阴性患儿分为两组,观察其临床特征。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给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ELISA法检测阳性率 将检测结果按年龄分组进行两两比较,年龄<1岁组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患儿ELISA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2.2 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肺炎支原体阴性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根据ELISA法血清检测结果,12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82例,阴性38例,分别观察其临床特征。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卡他症状、扁桃体症状、中耳炎、鼻窦炎、口腔症状比例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病例在胃肠道症状、颈淋巴结症状及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肺炎支原体阴性患儿临床特征比较[n(%)]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由于近年来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阿奇霉素等过去疗效较好的抗生素已出现耐药现象,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给予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克林霉素治疗,退热时间(3±0.4)d,卡他症状(5±0.1)d,扁桃体症状(20±0.8)d,口腔症状(13±0.6)d。治疗效果较好,症状消失后持续用药2d,防止疾病复发。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其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溶解、上皮细胞肿胀与坏死。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参与了上述病理损伤。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潜伏期为2~3周,患儿病程较长,可持续1个月以上。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在非流行年份为2%,流行年份为10%~35%[2]。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并不具特征性,单凭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无法做出诊断。目前,国内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年龄<1周岁的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可能与<1周岁患儿体内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受体发育不全等因素有关。
支原体感染的最大病理特点是增生,产生机制是变态反应[3]。国内于立君等的研究表明,咽部增生性炎症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最特征的改变[4-5]。本研究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阳性组患儿扁桃体症状、口腔症状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患儿,与黄素芳等研究结果一致。肺炎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在卡他症状、中耳炎、鼻窦炎也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提示在临床诊疗中,要注重观察此类症状(见表2)。
本研究给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经过3周左右,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基本消失,疗效较好,但应重视后续观察和用药治疗,防止复发。
[1]谈华,虞伟,刘海平,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类与低亲和力IgG类抗体的测定[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19-421.
[2]Broughton RA.Infections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hood[J].Pediatr Infect Dis,1986,5(1):71-85.
[3]蔡建敏,周洪烈,王振海,等.支原体肺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细胞检测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1.
[4]于立君,黄素芳,姚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鉴别诊断[J].中国急救医学,2006,8(26):587-589.
[5]黄彩娟.小儿支原体肺炎1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