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料的制备及工艺管理

2013-08-07 09:35邵春山
河南建材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料干法熟料

邵春山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院设计院有限公司(450002)

近年来,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2012年,全国水泥总产量达到了21.8亿吨。通用水泥及其所用熟料的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的企业熟料28d抗压强度达不到52.5 MPa以上,甚至低至50MPa以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质量差别也较大。这是当前值得引起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企业除了原燃材料受限、煅烧经验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外,绝大多数企业是因为生产工艺有缺陷、均化条件差、生料配料不当和质控不严等造成。现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 原燃材料的均化、输送与配料计量

1.1 原燃材料的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必须以均匀、稳定为首要条件。进厂原燃材料要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的原则。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应有大型的原燃材料均化场及均化装置。原燃材料在粉磨之前进行预均化处理,能使成分波动缩小1/10~1/15。生料粉磨时,必须具备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物料密闭储库。经破碎、烘干、均化处理后物料的储存不能采用露天或棚、屋堆放。

最重要的原材料均化,是石灰质材料和黏土质材料的均化。二者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CaO和SiO2、Al2O3、Fe2O3等, 是形成硅酸盐矿物的重要成分。常用的石灰质材料有石灰石、白垩、大理石、泥灰岩等。还有一些工业废渣,如电石渣、糖滤泥等,也可作为石灰质材料生产水泥。黏土质材料有黏土、黄土、页岩、砂岩、某些接近黏土成分的煤矸石、粉煤灰、高炉矿渣等。有的企业生产条件较差,存在着严重的工艺缺陷,比如仅有石灰质材料均化设施,而没有黏土质材料均化设施。或者黏土质材料和石灰质材料没有自己固定的矿山或稳定的来源,仅靠民采民运,不能完全满足正常生产,导致生料、熟料和水泥质量不稳定,甚至大起大落。

其他辅助材料,如校正材料(硅质、铝质、铁质)、调凝剂(天然石膏及工业副产石膏)等,都应有符合技术要求的一定储量和相应的均化设施。

原煤的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原煤成分的稳定不仅是热值的需要,更是参加反应的灰分含量稳定的需要。否则,纵使生料系统已经做到了系统的均化,但由于原煤没有均化,从而使整个均化链不完整,最终影响煅烧和熟料质量。

无论如何,企业都应完善各种原燃材料的均化工装设施,做到原燃材料不均化不入磨,生料不均化不入窑。

1.2 物料的输送与配料计量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与过去的机立窑、传统回转窑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大型的均化设施、分解炉和满足生产要求的物料输送、配料计量系统。配料计量设备采用微机控制装置。以前,不少机立窑企业采用的地坑式(或叫地沟式、漏斗式)配料方法现已被淘汰。尽管它符合配料计量要求,但因料仓小、上料频繁、扬尘大,故不符合均化和环保要求。

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近年来,有的新型干法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使生料配料(或水泥配料)系统不适宜地建造了“联合储库”。联合储库在上世纪大、中型水泥厂中多有使用。即将各种原材料分别堆放在一个总的大储库内,用隔墙将不同物料隔开。利用设在库内的抓斗起重机(或铲车),将各种物料分别运送到各敞口配料仓进行配料。这在当时与落后的立窑配料相比、无环保要求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现在就落后了。因它在使用中的缺陷显而易见∶1)堆存干物料,扬尘大。收尘、除尘问题目前无法解决;2)物料在运送过程中,一种物料容易漏撒到另一种物料上,造成混料;或者易产生物料错位运放。现在,关于联合储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应由以前的迁就“改造”进入实质性“淘汰”。

2 合理配制生料,科学设计三率值,提高生料易烧性

2.1 生料配制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设计生料配方时,要考虑各种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能否满足熟料矿物组成的设计要求。如原料中硅、铝、铁元素不足,就需要相应的校正材料进行补充校正;若原料中钾、钠、硫、氯等有害的挥发性元素含量过高,就必须另找原料。若用化学化工方法除去原料中的这些元素,是不可行的。采取旁路放风或冷凝放灰等措施,目前尚不成功,实际操作有难度。

其次是考虑原料的工艺性能,比如所用原料的易烧性——对矿物形成影响极大。理想的配料方案是在易烧性好时,可以适当提高硅酸盐矿物的含量。

第三、要考虑煤灰成分的掺入量。如果窑灰直接入窑,还必须考虑窑灰成分对配料及煅烧的影响。

2.2 科学设计三率值,提高生料的易烧性

衡量生料的易烧性,常用易烧性指数或易烧性系数来表示。即

易烧性指数=C3S/(C3A+C4AF)

易 烧 性 系 数 =100CaO/(2.8SiO2+1.18Al2O3+0.65Fe2O3)+10SiO2/(Al2O3+Fe2O3)-3(MgO+K2O+Na2O)

无论是易烧性指数还是易烧性系数,其值越大越难烧。

此外,也可以“实用易烧性”来衡量生料的易烧性,它是指在1 350℃恒温下,在回转窑中煅烧生料为熟料,使其fCaO≤2%所需的时间。时间短,fCaO含量低,则易烧性好;否则,相反。

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较多,仅就三率值而言,则是∶

生料KH、n高,生料难烧;反之,易烧。

生料n、p高,生料也难烧,需要有较高的烧成温度。

生料KH、n、p三高,则需更高的烧成温度。熟料中硅酸盐矿物含量高,强度高。

实践证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对原燃材料的适应性是很强的,是过去的传统回转窑和机立窑无法比拟的。现在,采用三率值配料,一般情况下,可以说,单项率值基本上可以不封顶。根据设计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生料KH可以达到1.0,n值达到3,p值达到2,烧出的熟料质量仍很好。

设计三率值的高低,应根据各厂的原燃材料情况、具体的工艺条件和经验来决定。虽然三率值设计范围很宽,但并不是说不需要配方设计,而是很需要。关键是能否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本厂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别厂的方案和经验只能作参考。

生料中含有的少量次要氧化物,如MgO、K2O和Na2O,具有助熔作用,若含量不高,则有利于熟料的烧成,生料易烧性会好。但它们的含量过高,则不利于煅烧,易使预热器结皮堵塞;尤其影响熟料的后期强度。

如果生料磨得较细且均匀稳定,燃煤均匀、灰分低、热值高、挥发分和细度适当…均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2.3 生料配比应不断地及时调整

生料配料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控制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着熟料的产量、质量和热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

生料配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料配比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化验室的检测结果和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及时调整。为此,化验室应多征询生产部门的意见,各部门要顾大局,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争取质量、产量双丰收。

3 生料的粉磨与均化

3.1 生料的粉磨方法与细度控制

现在,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所用的生料磨主要有烘干磨或立式磨。使用这两种磨,可以省去过去常用的物料烘干机。烘干磨可以同时对入磨物料进行烘干和粉磨,并可大量利用温度为320~350℃的废气余热。烘干原料的平均水分达6%~8%。制备煤粉所用的设备,目前大多也是采用烘干磨。立式磨,也具有物料烘干(利用窑尾废气)与粉磨的双项功能。新型干法企业的生料制备多采用此磨。立式磨的主要特点是∶单位能耗低于管磨;入磨物料粒度允许较大;可以粉磨原始水分较高的物料;单位功率所需场地小。近几年,利用辊压机作为生料终端粉磨的新工艺,已在国内少数新型干法企业实现了开创性应用,而且运行良好。

目前,有的企业入磨物料粒度控制过大,石灰石或砂岩的粒度竟在100 mm左右,严重影响了立式磨的产量、能耗和生料的质量,出磨生料细度高达20%。实践证明,如能把入磨物料粒度降低至30 mm左右,出磨生料细度控制∶80 μm筛筛余16%以下、200 μm筛筛余1.5%以下,不仅可以稳定磨机产量、降低电耗,而且还可大大提高生料的易烧性。

生料磨的生产能力,应由主机平衡计算出的“小时产量”来确定。一般生料粉磨量应大于窑煅烧需要生料量的1~1.5倍即可。

3.2 生料的储存与均化

出磨生料应有密闭储库及其均化设施。即使入磨物料实行了预均化,由于配料设备的误差、操作因素以及输送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的存在,使得出磨生料仍会有一定的波动,达不到人窑生料控制指标的要求。所以,出磨生料不能直接人窑,必须进行适当均化后,才会有利于煅烧。

生料的均化方式一般有三种∶自身均化库;多库搭配;机械倒库。现在生料一般是采用前两种方式均化。使用最多的是自身均化库,它是采用重力和气力搅拌联合均化的方法,效果较好。生料多库搭配均化也很实用,但不利于大型化、自动化管理。机械倒库均化方式比较原始和传统,目前应用者已不多。

现在,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采用的自身均化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间歇式均化库。其优点是均化效率高,适合于生料成分波动较大、且配料设备不够准确的生料制备系统。只要入库生料化学成分的平均值符合控制范围,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另一种是连续式均化库,生料从库顶连续进库,经过充气搅拌,同时连续出库。这种均化,要求生料配料系统要连续稳定。其优点是操作管理简单,便于实现工艺线的自动控制。

总之,生料的均化对于煅烧至关重要。若生料采用单库,则必须是均化库;若采用多库搭配或机械倒库均化,必须具有至少3~4个以上的生料库。谨防生料“上进下出”、实际上达不到均化要求的现象发生。

4 煤的评价、粉磨与使用

4.1 煤的质量评价和选用

许多人认为,优质煤的标准应该是热值高、挥发分高、灰分低、水分低及易磨性好等指标。这是购买时确定质量及价格的标准。但作为生产管理者千万不能忘记,煤在人窑煅烧熟料时,煤质成分的均匀与稳定,才是最重要而且更为实际的指标。

尤其是原煤磨成煤粉后,更应强调质量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哪怕是热值不高、灰分偏大、燃点高,但只要均匀、稳定即可。假如这些指标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就不能认为是优质燃料。若使用这种燃料,不仅熟料烧不好,而且影响窑衬耐火砖的使用寿命。

在选用原煤时,首先应重视煤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保证程度。然后再讨论热值、挥发分、灰分、水分等具体指标。如果同时进厂几个矿点的原煤,其质量应尽量接近,不宜差别过大。否则,在煅烧系统易产生“分段燃烧”现象,对熟料的烧成极为不利。

4.2 煤组分对生料煅烧的影响分析

煤中所含的氮、氧、氯、氟、硫等元素均为有害组分。其危害性如下∶

氮∶煤中含量很少,几乎没有。氮是惰性物质,不参与燃烧反应。煤燃烧时,约有25%的氮转化为污染环境的氮氧化物,成为烟气的成分排入大气中;

氧∶煤中的氧不但不参与燃烧反应,而且与碳、氢等可燃物质以化合物存在,降低煤的发热能力;

氯∶煤中氯含量一般在0.1%以下,仅个别的会达到0.2%。氯能间接地反映煤中钾、钠含量。原燃材料中的氯,在回转窑与预热器系统内循环富集到一定程度,会使预热器结皮堵塞,破坏窑系统的热工制度;

氟∶煤在燃烧时,氟几乎全部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SiF)4,经雨淋等环境作用会固定在土壤和水中,能被庄稼和蔬菜吸收;

硫∶一切有机硫、无机硫和单质硫都是可燃的。燃烧时(800~900 ℃)生成 SO2、SO3气体,其中一部分被煤灰中的碱性成分吸收而被固定,另一部分会冷凝在预热器壁上产生结皮,给正常生产带来麻烦。其余的则被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

水泥企业,一般没有条件测定煤的元素组成,常用煤工业分析计算煤的热值。煤工业分析结果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发热量。其中水分、灰分是无热值组分;挥发分、固定碳是产生热值的有用组分,决定了煤的使用价值和价格。使用煤工业分析计算的煤发热量误差较大,不能完全反映熟料生产实际热耗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氧弹热量计等先进仪器,直接测定煤的发热量。

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煤灰实际上也作为原料中的一组分参与了化学反应。煤的灰分小,不至于影响到生料质量的稳定、干扰窑的热工制度。如果煤的灰分大且不均匀,将会使熟料质量不均齐。

4.3 进厂煤的管理、加工与控制

水泥企业在正常生产中,必须存储一定量的原煤,这是实行均化的前提。进厂原煤要边进边用,在厂内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堆煤的温度不应超过60℃,以防自燃。

煤的加工,主要是将其粉磨到一定细度。煤粉磨时要确保安全第一,防止发生“燃爆”。为此,进入煤磨的热风人口温度应≤350℃;煤磨出口温度控制,夏天<65℃,冬天<70℃;煤粉水分应严格控制在1%~2%。煤粉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5℃。

确定煤粉细度的控制指标,主要是依据煤的挥发分含量。可用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来计算∶75 μm(200 目)筛余量≤0.5×挥发分(%)。

如果使用80 μm筛,煤粉细度筛余量不应大于挥发分的40%。比如挥发分为30%的煤细度指标,筛余量完全可以小于12%即可。挥发分为20%的煤,细度筛余可为8%。如果挥发分不足10%的原煤(无烟煤),其细度就应为4%。具体的煤粉细度指标,应根据各企业的具体工艺条件及经验来确定。

为了保证煤粉的燃烧速度,国外专家建议,对煤粉中的粗颗粒应进行规定,即根据煤的种类,300 μm筛余量应<0.2%,而 150 μm筛余量应<0.5%,从而保证煤粉细度的均匀程度。

猜你喜欢
生料干法熟料
降低生料粉磨电耗的解决措施
黄磷渣对水泥生料分解和煅烧过程的影响
黏湿煤干法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炼焦煤干法预排矸工艺研究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不同生产线入窑生料掺加硫、碱对熟料烧成作用研究
2020 年1-10 月我国熟料进出口数据分析
2020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水泥熟料量增长迅猛
改变生料取样点提高熟料质量
干法纸的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