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13-08-07 14:05朱清澄陈丙见金鑫王晓杰张衍栋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安达曼浅色海洋大学

朱清澄,陈丙见,金鑫,王晓杰,张衍栋,路伟

(1.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3.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缅甸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朱清澄1、2、3,陈丙见2,金鑫2,王晓杰2,张衍栋2,路伟2

(1.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3.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 g;全长 (TL)与体长 (BL)的关系式为TL=0.8626BL-8.4845(R2=0.9536),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体质量 (BW)与体长 (BL)的关系式为BW=0.0001BL2.713(R2= 0.9159);雌性与雄性之比为1.19∶1,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等级为1~4的个体平均体长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安达曼海;缅甸

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1],为温水性中下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温带和热带海域[2]。国内外学者[1-14]对浅色黄姑鱼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李加儿等[1]、 张雅芝等[9-10]、 邵艳卿[11]等、 沈卓坤[12]、 黄良敏等[13]、 温凭等[14]对浅色黄姑鱼的年龄与生长、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人工养殖技术、养殖状况,以及脑垂体cDNA文库的构建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浅色黄姑鱼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养殖前景。浅色黄姑鱼在缅甸定置网捕捞渔业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是缅甸安达曼海生产捕捞的主捕经济鱼种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对该海域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研究尚属于空白,本研究中作者利用执行缅甸外海中上层鱼类资源探捕项目期间,收集浅色黄姑鱼生物学数据,分析了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渔船、时间和海域

调查船为福建平潭安达远洋渔业公司定置网生产船 “福远渔891”。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1月。调查海域为缅甸安达曼海域 (95°~97°E、14°~16°N)。

1.2 方法

调查分4个航次,每个航次设9~11个站点,共计41个站点 (图1)。各站点随机取样15~25尾,共测得650尾浅色黄姑鱼的样本数据。

测定内容包括全长、体长、体质量、摄食等级、性别和性腺成熟度。用量鱼板 (精度为 1 mm)测量全长和体长;用电子秤 (精度为1 g)测定体质量;按文献 [15-17]中的方法判定摄食等级与性腺成熟度,其中摄食等级分为0~4级,性腺成熟度分为Ⅰ~Ⅵ级。

1.3 数据处理

对浅色黄姑鱼的全长和体长进行分组,用线性回归法拟合全长和体长的关系,用幂函数回归法拟合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利用Shapiro-Wilk检验法分析体长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法分析雌、雄个体之间全长和体长组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ANCOVA 检验法分析不同摄食等级个体的平均体长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雌、雄个体在各体长组中的百分比和频次分布,摄食等级在各体长组中的频次分布。

图1 调查区域和采样站点Fig.1 Survey area and sampling stations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长和体质量的组成

对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样本进行基础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其全长为138~459 mm,

Shapiro-Wilk检验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和体长的组成均不呈正态分布。t检验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的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浅色黄姑鱼全长 (TL)和体长 (BL)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关系式为

2.2 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浅色黄姑鱼的体长 (BL)和体质量 (BW)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关系式分别为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 g(表1)。在不同的长度分组内,浅色黄姑鱼全长和体长出现的频次不同 (图2)。

图2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全长和体长频次的分布Fig.2 The frequency of total length and body length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表1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数据Tab.1 Biological data on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图3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全长和体长之间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length and body length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图4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式 (2) ~ (4)符合异速生长式,表明浅色黄姑鱼个体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模式。

调查过程中发现,具有相同体长个体的体质量呈现很大的不均匀性,具体表现在位于小体长组和大体长组内的个体体质量均差别很大,造成这种不均匀性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过程经历了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三个阶段。

鱼类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受采样时的季节、栖息地、渔业保护措施等多个因子的影响[18],而本研究中没有考虑这些因子对体长和体质量关系的影响。由于此次调查网具的选择性,样本体长范围较窄,在应用上述方程时要注意不能用于个体小的幼鱼。

2.3 性比与性成熟度

调查期间,对650尾样本进行了性别和性成熟度的鉴定,其中雌性346尾,雄性290尾,无法辩认性别14尾,雌性、雄性比为1.19∶1,样本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8.93%、53.46%,未发现Ⅵ期 (表2)。由此说明,该海域捕获的浅色黄姑鱼以未成熟个体为主。但由于其性成熟度为Ⅲ期的比例超过50%,初步推测该海域是浅色黄姑鱼的产卵渔场,该鱼种的性成熟受到水温、食物、海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延缓。

对样本各体长组的性别百分比进行统计发现, 181~240 mm体长组的雌性、雄性比接近1∶1, 241~260mm、321~340 mm、大于361mm三个体长组的雌性个体比例均在70%以上 (图5)。雄性个体的体长范围相对集中,而雌性个体在大体长组占优势,雌性、雄性浅色黄姑鱼存在该生长参数差异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的浅色黄姑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形变化所造成的。

表2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性腺成熟度的组成Tab.2 Sexualmaturity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图5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不同体长组的性别百分比和性成熟度频次分布Fig.5 Gender ratio and maturity frequency in sea drum Nibea coibor w ith various body length classes in Andaman Sea

对样本各体长组的性成熟度频次分布进行统计发现,Ⅲ、Ⅳ期的个体在各体长组中出现的频次较高,而Ⅱ、Ⅴ期个体比较少 (图5)。

2.4 摄食等级

对样本的摄食等级进行分析,样本胃含物以小型虾类、幼鱼和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性比较高 (表3)。

表3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摄食等级组成Tab.3 Feeding intensity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

对样本摄食等级的平均体长进行分析发现,摄食等级为0级的个体平均体长最大,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摄食等级个体的平均体长 (P<0.01),而其他摄食等级个体的平均体长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图6)。

对样本各体长组的摄食等级进行分析发现,在12个体长组中有5个体长组出现空胃,但所占比例较低,每个体长组都有2、3摄食级,该海域浅色黄姑鱼摄食等级较高,少数个体出现吐胃现象(图7)。

较高的摄食等级能够很好地反映该探捕区域是具有丰富饵料资源的索饵场。空胃率在>361 mm体长组的个体中所占比例较大,过高的空胃率可能与性成熟时摄食强度下降有关。浅色黄姑鱼出现吐胃现象可能是捕捞过程中水压的变化所致。

图6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摄食等级与平均体长的关系Fig.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intensity and mean body length in sea drum Nibea coibor

图7 安达曼海浅色黄姑鱼不同体长组的摄食等级百分比Fig.7 The feeding intensity percentage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w ith different body length classes

综上所述,探捕期间受各种实际生产因素的影响,对该海域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论只是初步的,从该鱼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论初步推断,缅甸安达曼海海域的饵料基础、水文等环境条件较为优越,浅色黄姑鱼资源良好,尚未被充分利用。在探捕过程中发现,该海域的浅色黄姑鱼在同一站点不同网次出现体长和体质量相差很大的现象,估计在该海域鱼群有可能由多个种群组成,具体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李加儿,刘士瑞,区又君,等.浅色黄姑鱼的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M]//王清印.海水健康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23-131.

[2] 朱清澄,董炳秀,花传祥,等.印度尼西亚阿拉弗拉海浅色黄姑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1): 80-85.

[3] 何岸,朱清澄.印尼阿拉弗拉海浅色黄姑鱼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2(1):41-48.

[4] 韩冰.黄、东海3个黄姑鱼群体和1个鮸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7,28(3):23-30.

[5] 田北彻.有明海產コイチの初期生活史に関する研究[J].长崎大学水產学部研究報告,1974,38:1-55.

[6] Trewavas E.The syntypes of the sciaenidCorvina albidaCuvier and the status ofDendrophysa hooghliensisSinha and Rao andNibea coibor(nec Hamiltion)of Chu,Lo&Wu[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71,3(4):453-461.

[7] 赵传絪.中国海洋渔业资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49-50.

[8] 孟庆闻,苏锦祥,缪学祖.鱼类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9] 张雅芝,郑斯电.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J].海洋与湖沼,1999,30(2):117-126.

[10] 张雅芝,胡家财,谢仰杰,等.浅色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J].热带海洋学报,2006,25(5):74-79.

[11] 邵艳卿,张殿昌,苏天凤,等.浅色黄姑鱼脑垂体cDNA文库的构建[J].南方水产,2006,2(6):8-12.

[12] 沈卓坤,黄玮,黄培铃.浅色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04,25(5):6-7.

[13] 黄良敏,谢仰杰,张光后,等.延迟投饵对浅色黄姑鱼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20 (4):300-303.

[14] 温凭,林燕,叶金聪.浅色黄姑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养殖前景[J].福建水产,2002,12(4):55-57.

[15] 国家海洋局.GB12763.1-7-91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6] 方陈,戴小杰,朱江峰.冰岛南部海域蓝鳍金枪鱼的群体组成特征[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5):483-488.

[17] 朱国平,刘维,戴小杰,等.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1):68-73.

[18] Bagenal T B,Tesch FW.Age and growth[M]//Bagenal T. Methods for assessment of fish production in fresh waters.IBP handbook No.3.Oxford UK: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78:101-136.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 drum Nibea coibor in Andaman Sea,Myanmar

ZHU Qing-cheng1,2,3,CHEN Bing-jian2,JIN Xin2,WANG Xiao-jie2,ZHANG Yan-dong2,LU Wei2
(1.Key Laboratory of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Oceanic Fisheries Resources,Ministry of Education,Key Laboratory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for Oceanic Fisheries Resources Exploitation,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2.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3.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ceanic Fish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 drumNibea coiborwere analyzed by data(n=650)collected in the Andaman Sea in Myanmar from October 2012 to January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a drum had total length(TL)from 138 mm to 459 mm,with an average 243 mm,body length(BL)of 109-381 mm,and with an average 200 mm,and body weight(BW)from 25 g to 868 g,with an average 214 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L and BL was expressed as TL=0.8626BL-8.4845(R2=0.9536).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L and BL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individuals(P>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 and BW was described as BW= 0.0001SL2.713(R2=0.9159).The ratio of female tomale was found to be 1.19∶1,the predominant female and male individualswith stages ofⅡorⅢ.Themost fish had feeding intensity of stage2 and 3,representing 69.69%,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was found in themean body length of the fish showing stage 1 to stage 4 intensity(P>0.05).

Nibea coibor;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aman Sea;Myanmar

S931.1

A

2095-1388(2013)05-0487-05

2013-04-18

国家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3BAD13B05);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S30702);农业部远洋渔业探捕项目(2007-91)

朱清澄 (1960-),男,教授。E-mail:qczhu@shou.edu.cn

猜你喜欢
安达曼浅色海洋大学
从前
为什么夏天穿深色衣服要比穿浅色衣服热?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春“色”撩人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安达曼路演上海站揭开泰国之旅推广新篇章
学好活动课 中考试题轻松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