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泉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竞技健美操是以竞赛夺冠、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高水平健美操比赛.为了在健美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国内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不容乐观.首先,从往年国内外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比赛录象来看,两者在体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国外队员相比,国内选手尤其是动作完成到后半套时,动作幅度、力度、准确性、身体的力量、爆发力与肌肉耐力明显下降.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也明显降低、失误率增多,甚至是运动员的表情也有很大变化,这些现象都是体能不足的表现.安徽省尽管在训练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作为指导,但对于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方面的理论研究仍十分欠缺.经过本人对大量的有关文献分析,发现安徽省目前还没有人对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研究.本课题拟以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反映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构成及体能评价模型进行探讨,为健美操训练实践和项目选材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份48名参加安徽省锦标赛的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平均年龄19.4岁、平均训练年限4.2年.
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现场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T检验、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为研究方法.
3.1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有效指标的筛选结果
运动员的体能从结构上对其剖析,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三个要素.每个要素又蕴含着大量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着运动员体能水平某一方面的状态水平,其整体的有机结合则完整地构成了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决定了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是指标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择出反映体能特征的全面而又简练的指标,不仅要对体能结构、功能特点有透彻的了解,而且要对体能特征发展的目标有透彻的理解.一般说来,测试指标越多,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大.但是过多的测试指标会给测试和计算带来困难,而且耗时多,从而影响其推广和应用.因此有必要对20个已测项目再进行筛选,以期从众多的测试项目中找出能较为客观有效的反映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指标.由于健美操项目的特点不能以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鉴标,所以单一的统计筛选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确定指标时是从统计结果、专家调查结果和专业知识的逻辑分析3个方面综合考虑的.首先,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指标的第二次筛选.由于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有特殊性,所以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只能对测试的体能三个要素共20项指标分别进行R型聚类分析,以考察指标的分类关系,并确定和选取典型指标再进行进一步分析.根据典型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专家问卷的调查结果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并结合现代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和要求选取每类指标中的典型指标,见表1.
?
经过统计筛选并结合健美操项目的特点,最后确定有效反映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身体形态指标有肩宽/身高、腰围/身高、胸围/臀围三项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与健美操专项密切相关的.身体形态在运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3)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肩宽/身高%,这个指数是以肩宽与身高之比来反应人体横径与纵径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上体发达程度.指数较大,说明人体横径相对较大,上体较发达;指数小,说明人体横径相对较小,上体发育较差.腰围/身高%指数能很好说明女运动员的腰部形态,从有关文献中了解到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腰都是较细的.胸围/臀围%是说明围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女子运动员要求三围比例适中,可充分显示竞技健美操女运动员的曲线美.竞技健美操运动是一种健与美的结合,也是一种美的展示.因此该项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形态美.入选的机能指标充分体现了健美操运动对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高度要求,乳酸(HL)是体内糖酵解的终产物.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其他组织被代谢消除.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血乳酸浓度为1–2毫摩尔/升,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常人无差.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血乳酸浓度大小直接与运动强度有关,在一定强度范围内,随运动强度增大,乳酸生成增多.训练水平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在速度耐力型运动员中,训练水平高者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长期进行大量无氧能力训练的运动员,会因为氧债、血乳酸升高和PH值降低而引起非代偿性酸中毒,扰乱身体代谢功能,影响身体恢复过程,导致神经和肌肉的慢性疲劳,降低了训练效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可以加速完成无氧代谢训练和机体恢复过程.因此,高度的无氧能力是在高度的提高有氧能力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运动员应努力使自己机能系统的功能适应所从事的运动专项的特殊要求.人体机能系统的适应程度越高,则运动员体能水平越高.这一适应的实现是运动员长期训练的结果.血乳酸是安徽省近几年各运动队在训练监控中广泛运用的生理学指标之一.良好的耐力素质是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目前健美操比赛选用的音乐节奏都是在每10秒钟25-28拍之间,心率在每分钟180-200次.在快节奏的音乐伴奏下,要想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成套动作,必须要有良好的耐力素质作基础.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一切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都必须由各部分的力量素质作保障,没有力量就没有难度动作,更没有高难的创新动作.尤其是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完成的难度动作不亚于男运动员,这就对女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更高.没有柔韧性就没有动作的幅度.动作幅度能使动作达到完美的技术效果.在一套动作中,体现较高柔韧性的动作往往是女子运动员必不可少的.入选的四项运动素质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要求.
3.2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模型
3.2.1 各指标权重的建立
为了使综合评价的结论更准确、合理、更好的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初始因子矩阵,由于初始因子矩阵中的因子aij是第i个指标和第j个主成分的相关系数,因而可以根据各指标的因子载荷的大小来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计算出:
a1=0.142 a2=0.182 a3=0.023 a4=0.038
a5=0.006 a6=0.185 a7=0.132 a8=0.015
表2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
a9=0.124
3.2.2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
优秀运动员特征模型反映着训练目的的状态结构,我们所选拔的训练对象,应该是在未来有可能发展至这一模型要求的训练素材.可见建立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体能结构特征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20项体能指标的统计筛选,从结构上确定了有效反映女子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9项指标.建立的体能结构模型便是这些指标总体特征表现,各个指标对体能总水平贡献的大小,则通过权重表现出来,见表2.
3.3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方法及标准
3.3.1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单项指标标准分的制定
建立体能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使运动员在体能水平的各指标中的差异得到客观的定量化的反映,为了说明运动员体能水平各指标发展的程度.由于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内容的侧重点以及任务的不同,所以任何一个健美操运动员很难做到各个指标都在同一水平发展.一般说来,总有一项或几项指标的发展水平高,而另一项或几项的发展水平低,因此,制定体能水平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各测试成绩加以比较和利用.为了方便计算和比较,必须把那些单位不同的量转化成单位相同的.为此,采用T标准分法制定各单项指标从0-100分标准分的评分标准,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聚类后的典型指标的测试资料为基础,制定的单项指标标准分数见表3.
表3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单项指标标准分表
3.3.2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的制定
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要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其所在的水平,还有必要在分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国内外惯用的前苏联克列耶尔提出的评价方法,对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经正态检验(K)可知,运动员体能综合发展水平的标准分数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理论以平均数为基准值,标准差为离散距,制定出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特征综合评价等级评定标准,标准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较差、差,见表4
表4 安徽省优秀女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综合发展水平等级评价标准
4.1 安徽省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评价身体形态类有效指标分别为肩宽/身高×100、腰围/身高×100、胸围/臀围×100三项指标.
4.2 安徽省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评价身体机能类有效指标为血乳酸一项指标.
4.3 安徽省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评价身体素质类有效指标分别为:800米跑、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做、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五项指标.
4.4 制定了安徽省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评价指标各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体能综合发展水平等级评价标准.便于教练员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使教练员发现安徽省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体能发展上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合理规划训练过程,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曹景伟.安徽省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其评价模型 [J].体育科学,1999(1):40-44.
〔3〕杨时光,邵光远.三论浅说[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池建,刑文华.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标准的研制过程与方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2):94-97.
〔5〕运动生物化学[M].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6〕《体育测量评价》教材小组.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王路德.用R型因子分析法计算综合评价的权重[J].湖北体育科技,1991(1).
〔8〕健美操教程[M].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