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干预效应研究

2013-08-06 05:41毛必坚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宁波市健康状况体育锻炼

毛必坚

(浙江万里学院 文体部,浙江 宁波315100)

0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人的身心健康为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是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保证,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如果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学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对宁波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和体育锻炼干预的效应,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索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干预机制,正确引导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进高校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改革,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以宁波市1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心理测评。采用国内外通用的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评估,并对每所高校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共计发放心理症状自评量表1 500份,回收有效心理症状自评量表1 366份,有效回收率91.1%。

1.2.2 干预实验。干预实验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措施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干预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所选择的干预对象为随机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参加心理测验的2011和2012年级各30名学生,共60人。

干预实验方法。实施干预实验时间为期9周,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60min;体育锻炼干预强度为中等(心率指标达到110~130次/min);采用集体性和个人式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方法。先在体育干预前讲解体育锻炼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以及准备活动和课堂目标的要求,并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为体育锻炼干预实施内容,然后分组进行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干预采用的运动量设置以学生感觉到舒心和愉悦为标准,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境变化为实施干预目标,干预活动结束时进行有趣的体育游戏和有节奏的放松活动;在实施体育干预过程中,对干预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且针对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实施效果给予评价和科学建议;在体育干预整体结束后,对干预对象的干预效果和身心发展进行综合评定。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SCL-90测评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宁波市大学生在SCL-90量表的各因子均分普遍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只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均分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经统计检验得知: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

根据R型因子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全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研究区现有矿化线索,将分析的20种元素进行划分,确定组合异常5个分别为Cr,Ni,Co组合,La,Nb,Th,U,Y组合,Ag,Cd,Cu,Pb,Zn组合,W,Sn,Mo,Bi组合及Au,As,Sb组合。

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分析得知宁波市大学生SCL-90量表的各因子均分偏高,恐怖、强迫、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症状相对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亟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涉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造成人生价值观理解上的心理思维定势和心理素质先天不足,缺乏对社会的认知、适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当自身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致使他们感觉生活自卑、压抑、空虚、无聊,易产生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导致心理失衡,就容易产生情感困惑和心理危机,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表1 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表

2.2 干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被试产生了干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结果,以及干预后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结果。

2.2.1 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通过对干预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前后比较来看(见表2),结果显示干预对象的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效果显著。经统计检验得知: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体育锻炼干预前、后干预对象SCL-90症状因子均分比较表

经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体育锻炼干预后,干预对象的SCL-90量表各因子间均分相比分差明显,经过对比分析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对于有着明显心理疾病症状的学生干预效果显著,达到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预期心理效果。可见,实施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干预手段和介入措施。

2.2.2 干预后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通过对干预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后,结果显示干预对象的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见表3)。经统计检验得知:在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体育锻炼干预措施获得明显的心理效应,干预效果显著。

表3 干预后SCL-90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表

3 讨 论

3.1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未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检查、心理评估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学校缺少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教育服务,那么学生所引发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疏导和正确引导,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 体育锻炼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能够有效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干预实验,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效应,能够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 体育锻炼干预的心理效应受诸多因数的影响,在选用体育锻炼干预手段时,应以学生感兴趣和有助于积极心境变化的内容为主,对体育锻炼干预实施中应控制好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和营造体育运动环境,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4 结论与建议

4.1 宁波市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发现有22.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和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症状体现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干预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有效的体育介入可获得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和健康效益。

4.2 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把体育锻炼作为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措施,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提高,改善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3 贯彻落实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评估工作,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监管机制,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方式与教育平台,建立长效的心理疾病预警和干预机制,形成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体系。对于个别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参与辅导和干预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促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4.4 高校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大纲,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心理辅导员的师资培训,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和机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5 系统开展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报告,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强化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锻炼氛围,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以校园体育文化为载体,依托体育锻炼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的效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1]李虹.健康心理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122.

[2]吕中凡,于洪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体育锻炼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47-49.

[3]朱建芳.试论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9(12):56.

[4]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6):37-39.

[5]袁存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44-46.

[6]张良.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体育锻炼干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宁波市健康状况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