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树鑫
《早安江苏》 于2007年1月1日开播,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全省性晨间大型新闻资讯直播节目,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地面频道早新闻节目之一。从北京电视台1992年推出《北京:您早》、中央电视台1993年推出《东方时空》以来,早间时段逐渐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播出的另一个黄金时段。
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从无到有,渐趋成熟繁荣,领先者都着重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取得较高收视率,比如央视《朝闻天下》在充分发挥权威影响力、国际新闻优势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新闻、增大信息量、增强服务性;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则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以两岸三地、国际连线为主,增强两岸三地的信息流通及世界最新新闻动态;东方卫视《看东方》以国际范儿兼顾本土特色著称,出色完成角色相融的新闻播出方式。《北京您早》《直播京津冀》《津晨播报》则充分发挥都市台交通服务特色,为广大受众提供便捷的交通即时信息;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则以世间百态为新闻库,以言论与故事见长。各台早新闻节目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早安江苏》开播5周年暨滨湖街道、万达广场“纳祥福 送温暖”活动现场
纵观各地面频道的早新闻节目,《早安江苏》的成功颇具代表性。节目播出第一年,索福瑞市网收视率就从开播前的0.6窜升至1.1(江苏城市频道数据),大幅领先同时段其他早间新闻节目。2012年,《早安江苏》索福瑞市网收视率已经稳步提升至1.63,收视份额高达27.63(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公共频道合并数据)。也就是说每天早晨,南京地区每4台打开的电视机就有1台在播放《早安江苏》。那么该节目是靠什么获得成功的呢?笔者总结有以下七个方面。
《早安江苏》找准本土化切入点,充分发挥地面频道天然的贴近百姓优势,逐步掌握了以南京为主的江苏省本地夜间新闻第一发布权。核心子栏目《昨夜今晨》每天第一时间报道全省昨夜今晨发生的突发事件,每天播发15分钟左右的夜间新闻都是独家首发,其中不乏《张明宝醉驾案》《南京地铁发生首起卧轨自杀事件》《江苏遭遇今年最强暴雨 南京一夜下了141毫米雨》等在社会有影响的首发报道。本土很多媒体都会关注《早安江苏》,从节目中找寻新闻线索,甚至直接转发。
2011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新闻媒体纷纷开展“走转改”,一批鲜活的新闻在媒体上呈现。对于地面频道来说,基层更是新闻富矿。《早安江苏》深入社区,深挖百姓新闻这个源源不断的题材库,特别是“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节目组扎根社区,深入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掘出《尧化门开行社区公交》《巴基斯坦小伙扎根社区免费教英语》《社区党支部拯救白血病孩子》等一批鲜活生动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现状,这恰恰符合了“走转改”的政策要求。在日常报道中,节目不满足于简单报道事件,着重关注新闻中人物的命运,关注事件的深度发展,并从小事件中挖掘出蕴含的社会意义。
与晚间电视观众不同,观众早晨打开电视更多的是想获得一夜以来最新的新闻资讯,找到一天的谈资。早间忙碌的状态,决定了观众一边做事情一边听新闻。既然是听新闻,那就要求新闻要足够有料才能吸引“听众”驻足,新闻才能达到传播的效力。《早安江苏》的节目宗旨是立足南京、覆盖江苏、面向世界,从“看《早安江苏》,尽知天下大事要事”的思路出发,每天从海量的新闻信息里挑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实用的部分传递给观众。省内要闻挑选重大又跟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报道;国内、国际要闻则挑选最热点、最显著的新闻,注重报道事件的深度跟踪及最新进展,第一时间让观众掌握世界信息。
《早安江苏》开办之初就极为注重为观众提供实用资讯,节目在江苏电视史上首次实现与省气象台光缆直播连线,与外景记者直播连线,每天清晨权威发布全省天气预报;首次实现与省交通厅同步视频权威发布全省即时路况。现如今,节目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将1000多个城市交通监控摄像头直接接入演播室,随时能调用路况信息,为观众及时报道恶劣天气时的交通路况,避免不必要拥堵的同时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该节目为观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报道,大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发布解读,小到天气、交通、财经、医疗、招聘、菜价等生活资讯。节目播出形式有连线、实时视频、口播、标版、滚动字幕等,充分满足了观众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事实证明,气象台直播连线是节目第一个收视高峰。
该节目实现了新闻性与服务性的高度融合,比如很多观众从该栏目《今日早知道》了解招聘信息,从滚动字幕中比兑彩票信息中奖号码,从生活资讯中获知今日菜价,真正做到让观众“资讯早知道,生活好安排”。
“迎战罕见暴雪”的报道
作为一档晨间新闻资讯节目,《早安江苏》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无论是省内外夜间突发事件,还是前一天热点事件的最新情况追踪,节目都力争在适时、全面、准确、稳妥的条件下第一时间播出,很好满足了早间观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节目的活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早安江苏》紧抓节目进行时,实现了省内夜间新闻首发、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晨间新闻及时连线、事件报道及时更新的目标。
《早安江苏》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直播窗口随时准备打开,各岗位处于紧张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插入最新消息,追踪重要新闻的最新进展,成为观众及时了解社会的窗口。为了保障新闻及时更新,节目组要求夜班编辑采编一体,栏目骨干已经做到扛起摄像机能拍摄、抓住话筒能采访、重大新闻发生时能连线直播。
身处媒介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兴媒体竞争,如何互融共生、借力增长是摆在每家传统媒体面前的严肃课题。
《早安江苏》认为“高度决定影响力”。其核心版块《早报早点》读报人以栏目评论员身份出现,用个性幽默、脱口秀式的短评、快评,读热点、讲观点,褒扬善举、针砭时弊。六年来,读报人对“马6事件”“出租车份子钱”“华南虎事件”“南京抑郁症女生预设微博遗言自杀身亡”等热点事件的点评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昨夜今晨》的社会新闻是《早安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女主播在报道的同时注重用微评来进行正面引导,以善意的提醒、温暖的提示,春风化雨般将正能量传输给广大受众。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形象,并不能任何事件都温言细语,作为主播,要对不合情合法的事情及时色厉言峻地批评。例如2012年3月19日,南京一辆面包车撞伤一对母子,肇事司机当场逃逸,节目报道时配发微评《事故要铭记 起因应反思》,主持人不仅严厉批评肇事司机逃逸,还对骑电瓶车母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骑上快车道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呼吁大家遵守交通法规。这样虽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是却让观众感受到与主持人的距离、与事件的距离拉近,引起观众的共鸣,更好地传播正确舆论。
在维护节目形象、增强节目影响力方面,该节目努力做到在恶性事件发生时,及时以最权威的声音制止负面影响力的扩大。在报道重大热点事件时,注重及时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注意报道言辞,坚持正面、正确引导。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核泄漏危机,节目对该事件进行了持续关注。3月17日,日本核泄漏引发我国国内抢盐、囤盐风波,节目组立即作出反应:3月18日早晨的《早安江苏》,在电视媒体中率先报道《600吨盐昨晚已进入南京市场》,并结合《省政府:我省食用盐库存充裕,不得擅自提价》《发改委要求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用盐价格》《专家:碘盐并无防辐射作用》等一组新闻构成组合报道进行了积极引导。这样的一组报道既有动态消息,又有各级政府、专家的权威声音,有效舒缓了社会恐慌情绪。报道发出后,抢盐风波很快平息。类似的策划报道增强了新闻的服务功能,为百姓及时提供正确方向,同时有效增强了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作为一档以编辑为主的早间新闻节目,《早安江苏》依赖本台自选、兄弟台交换获取信息,最新消息需要网络媒体、平面媒体支持,而节目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提升也同样离不开网络。《早安江苏》开办之初就与新浪、优酷、网易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些标有《早安江苏》LOGO的视频新闻以超高的点击量成为网络、手机视频新闻的生力军。《早安江苏》还和20多家省内外报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读报人的立场和观点在多份地方报纸上发表。此外,《早安江苏》微博、《老陆读报》博客与微博都有很高的访问量和转发量,每次与网易新闻客户端常态联合开展的手机调查跟帖量都超过3万人次。这些跨媒体的合作使得《早安江苏》克服了地域和覆盖的限制,影响力有效扩大到全国。
2007年岁末的南京,一场公益慈善活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由《早安江苏》携手爱德基金会、西祠胡同网站共同发起的10000名孤儿全球资助计划——e万行动,由此也拉开了《早安江苏》开展公益活动的第一幕。如今,《早安江苏》不仅常年与爱德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先后开展了《暖冬行动》《健康课桌椅》《活水行》等系列公益项目,还通过大量日常的报道团结了一批有爱心的观众,弘扬社会正气,帮助有需要的百姓,做好百姓身边的好媒体。
做好公益是一个媒体树立正面形象,维护公义的主要途径,也是得到观众信任和口碑的有效方法,在《早安江苏》节目的公益路上,栏目组帮助过因儿女不孝而睡在大堤上的老人、被蝰蛇咬伤的青年、热心肠却导致儿子离家出走的父亲、无钱医治的白血病大学生……节目通过这些报道,在解决群众难题的同时,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竖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接地气、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是增强地面频道早间新闻节目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道路。《早安江苏》立足江苏、面向世界,节目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晨间特色鲜明,做到了新闻性与服务性的高度融合,为地方电视媒体开办早间新闻节目提供了优秀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