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SWOT分析

2013-08-02 05:31何惠珍
学术探索 2013年3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应对策略

何惠珍

摘要: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发展到600余家,这些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短板”,有效地提升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村镇银行进行全面剖析,最后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SWOT战略矩阵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SWOT;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00-00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概述

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开始逐步调整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准入政策,并在部分省份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2007年初,银监会首先从四川、青海、内蒙古等6省(区)开始试点,并在2007年3月设立了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2007年10月,银监会扩大了村镇银行的试点范围,将镇银行的试点省份从6省(区)扩大到31省(市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624家,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81%;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6.4万笔,金额807.6亿元。而随着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的发布,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进一步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农村金融的融资渠道,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二、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SWOT分析

(一)村镇银行的优势(Strength)

1地域优势显著

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一种“金融真空”状态。以四川省仪陇县的各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置情况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仪陇县农村金融服务相当稀缺。这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地域空间。村镇银行通过吸收当地的农户及其他组织入股,从而形成与农户及其他组织的“血缘”关系,形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域优势。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设立门槛较低。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村镇银行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为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银监会还鼓励境内主要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专营贷款(不得吸收存款)的子公司。同时,政策允许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简单、灵活

从服务品种上看,村镇银行同时存款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几乎没区别。但村镇银行在信贷方面设立了小额农户贷款、微小企业贷款、专业农户贷款小额信贷等业务,小额农户最高不超过2万元,但无需担保即可获得贷款。而微小企业贷款和专业农户贷款贷款额度在2万元——10万元,用户则需要信用和担保获得贷款。可以看出,村镇银行在信贷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审批效率高。

4.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

以惠民村镇银行为例,与当地信用社相比,各档次的贷款利率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具体比较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利率低于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水平。

表2惠民村镇银行与金城镇农村信用社利率水平(单位 %)

(二)村镇银行的劣势(Weakness)

1.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将引发监管瓶颈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2009-2011年全国总共将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这些村镇银行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而从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分支机构情况来看,县域机构最为薄弱,大多人手不足、监管资源缺乏,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直接的银监派出机构。因此,如何做好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既防控风险,又促进其稳步发展,是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给银行业监管机构带来的一道难题。

2.东西部挂钩造成的挤出效应

为确保村镇银行三年发展目标的完成,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提出了“准入挂钩”的规定,即主发起人在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在东部地区(全国百强县、国定贫困县和大中城市市辖区除外)规划地点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显然,监管机构推出“准入挂钩”政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捆绑,解决发起人不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问题。但捆绑政策有可能打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即使是发达地区也因此受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有可能造成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三年设立计划落空。

3.“农转非”现象偏离办行宗旨,贷款托农化、短期化趋势明显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情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重现,他们往往选择企业发放贷款,具体表现为贷款的脱农化、短期化。

4.村镇银行的人力资源匮乏,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但对村镇银行的一般工作人员没有限定。目前,从全国村镇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来看,表现为高管素质较高,客户经理能力水平有待提高。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以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为例,该村镇银行总共有18名工作人员,其中董事长、行长及副行长3名高管和综合办主任拥有中级职称和多年金融工作经历,其他14名银行员工主要是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公司员工构成,员工队伍整体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亟需提高。同时,由于村镇银行由于地理位置和资金实力方面的原因,对金融专业人员的吸引力不大,从而导致招聘的员工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及规模扩大。

(三)村镇银行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农村金融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超过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及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覆盖率很低、金融服务也不充分,农村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致命“短板”,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与“三农”贷款需求旺盛的矛盾、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2.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解决农村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2006年12月30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颁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随后,银监会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比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村镇银行筹建审批指引》、《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等,这极大地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

3.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村镇银行的建立和推广一方面将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巩固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成果,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和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会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更活跃的发展机遇,从而强化金融体系对经济的辐射面、渗透力和适应性。

4.优化农村金融监管环境的需要

金融监管是金融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村镇银行,是对农村金融监管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生力量,由于资本结构、从业人员、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化,要求监管机构被动地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干中学”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构建适应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监管制度,优化农村金融监管环境。

(四)村镇银行的挑战(Threads)

1.风险控制是成败关键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农民认为在村镇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2.缺乏公众认同,筹集资金困难重重

虽然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网点少,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3.地方政府大规模参与带来风险隐患

尽管现有的村镇银行管理制度并未明确各地政府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行管理中的角色,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主发起人的选择到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甚至于村镇银行董事和行长人选的确定,地方政府都拥有不小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4.未享受营业税减免优惠,税收压力大

尽管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同时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支持,但两类金融机构所适用的营业税政策不一样。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本应该按照农村信用社的纳税标准来执行,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村镇银行并未执行上述税收条款,税收压力相对农村信用社来说较大,这无疑是村镇银行面临的威胁之一。

三、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

SWOT的战略矩阵对策(一)SO的策略: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

1.必须形成适应农村社区金融需求的产品结构

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经济结构互有特色,对资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差别。因此,村镇银行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情况,不断创新适应不同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形成各有特色的优势品牌,彼此适度竞争、良性合作、互动。

2.科学配置空间布局和资本结构布局

村镇银行不宜进入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而应在农村的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贫困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尽力扩大资金来源,增强自身资金实力。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国内外银行资本加入。(二)WO的应对策略: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弱点1.应准确市场定位

大中型金融机构在农村主要服务大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村镇银行则应定位于农村社区,以农户、专业户和中小企业(特别是当地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把服务范围划定在某几个村或者某几个镇,基本满足部分村镇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让农民得到便利、实惠的金融服务。

2.获取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人才方面,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镇银行应给予定量费用补贴。比如,按员工总数的一定比例每年补贴一定的费用(含最低工资、社保与办公费用),通过放贷另外获取贷款收入的财政补贴,形成有效的绩效激励。

3.发挥漏斗效应

放开壁垒,运用非对称的政策,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要真正拉平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资本是逐利的,必须采用非对称的方法使得东部资金向西部流动。把村镇银行吸储得来的资金只能用于西部的三农建设,从而形成了一个漏斗,将资金汇聚于西部或者农村去。(三)ST的应对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1.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应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予以倾斜

少管多放多支持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在财税政策上,村镇银行作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金融组织,应比照农信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建立涉农贷款补贴制度,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增加农村贷款的有效供给,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信任,保护农村金融的安全。

2.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村镇银行的认可度

各级政府、银监会及村镇银行应通过新闻媒体、广告、热线咨询、开辟宣传栏或者定期给农民开展各种有关村镇银行的宣传讲座,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应让公众了解和切实体会到村镇银行的优势和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认可度。

3.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内控体系,完善组织建设,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加强村镇银行的外部监管,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架构,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在薪酬、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的灵活优惠政策,培养和使用好现有的人才,积极引进精通金融业务和熟悉三农业务的人才,尽可能的避免村镇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威胁。

[参考文献][1]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M].2008(11).

[2]杜晓山.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借鉴,现代经济探讨[M].2005(5)

[3]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M].2008(2)

[4]刘寅喆,银河: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意义及其发展策略,财经视线[M].2009(8)

[5]郭晓鸣,唐新:基于全国首家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人大复印资料[M].2009(7)

[6]李德: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人大复印资料[M].2011(2).

[7]杨晓东,常文利: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人大复印资料[M].2011(11).

[8]徐小青,樊雪志:村镇银行试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人大复印资料[M].2010(9).

[9]傅皓辉:借鉴国际经验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M].2010(5).

[10]秦汉锋:村镇银行制度创新、环境制约及其演进[M].2008(9).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应对策略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