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02 01:02天津市实验中学300074夏恩伟天津中学300384肖红侠
地理教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图式导图探究

天津市实验中学(300074) 夏恩伟 天津中学(300384) 肖红侠

2001年9月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以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了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再次修定完成。这次课程改革首次利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构建了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模块的设置与使用实现了有层次的、多样化的课程结构,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全新的课程结构和三维的课程目标培养模式必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并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与之相适应。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加强对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方法、策略的研究,不断加强与新课程改革及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景。

地理学科组在新课程改革及实验中学“求真求实、思学思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开展了一系列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图式—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图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用“图”来引领地理教学,建立“立体-图式”教学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另一方面用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彰显地理教学特色。“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原理、过程及规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将个体融入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分享交流的成果,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及思辨能力。

一、学科特点

地理学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高中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必修、选修模块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还隐含于“技术”学习领域),高中地理教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学科的共同功能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线,在区域地理中贯穿主题学习、范例学习,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国民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而在高中阶段,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成为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高中地理教学在让学生学习现代地理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和未来我国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途径,从中认识我国社会、国情的现状与复杂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作为一个中国人、地球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确立远大且又可行的(包括与自己的状态适应和与社会条件适合)奋斗目标,以奠定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成为有较高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

综合性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是地理研究的对象,在认识地理环境时,必须要进行综合分析。地理知识内部联系密切,在地理教材中,不仅有各地理要素的综合,还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综合。

地图是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现手段,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一图值千字”,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图片使用到了色彩、线条、各种维度变换、视觉感应、引发想象等多种大脑技巧,能够充分激发人的右大脑皮质层,并使左右脑协同作用,从而开发大脑更多的潜能。图形因此而经常比词汇更具有感应力,更简练、形象也更易于触发更广泛的联想,从而增强记忆力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从2006年5月开始,笔者在查阅了大量与思维导图及图式教学相关的资料、积累了一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步骤、策略及其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模式应用方法与步骤简要概括以下6个方面:

1. 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过程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使用框架图可有效帮助教师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重点难点知识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与结构。

2. 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基本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 将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绘制图,以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分层次推进。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提供问题式的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4. 明确问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熟悉教学内容,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创造性思维。

5. 小组合作学习,共绘思维导图,形成集体的结晶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体的有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要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及时归纳总结,适时问题拓展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适时恰当地给予精讲评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并变换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得到迁移、发展,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施“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1. 思维导图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同时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习者也就不需要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可以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的同时,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结点上。

笔者在天津市第六届“双优课”大赛一等奖“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中,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由学生依据所给相关资料和教材资料,首先小组合作共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从而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思维,而后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地球的圈层结构思维导图,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有意义建构

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如笔者在市级公开课“洋流”一节中,学生自主依据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推理绘制出理论上的世界洋流分布图,这就是对相关资料和教材内容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也很好的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三圈环流的分布)找到与新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产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真正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3. 思维导图可有效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发现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教师也可从每张作品中找到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在不同小组、不同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观看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大家就同一个主题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追求想法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如在2008年全国“聚焦课堂在天津”活动“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一节的教学中,师生针对历史景观、历史景观特色的表现、如何保护城市特色历史景观这一思维过程,展开师生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用思维导图把每一个观点作为一个结点罗列出来,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确定结点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师生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

4. 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计划

在完成了某一单元或某科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稳固,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在进行分析和计划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结点的形式罗列出所有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目标、局限、后果、可行性等,再将所有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重组,把所有想到的观点绘制出来,最后组织成清晰的计划表并做出决定。

5. 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辅助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堂课、一章节、一学期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单个要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可以作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学习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也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真正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使本节的教学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可见。如在设计“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重新组合,找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城市历史景观,它有什么特色,“特”在哪里,保护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构建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师生再来共同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

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本节课直观的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反思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的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从学生反馈中来说,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单元归纳总结时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学生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检验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中是否存在漏洞。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地引导。思维导图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握,对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和及时的点评,这对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思维导图实施教学的“图式一探究一合作”教学模式,目前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已初显其优势,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图式导图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烃思维导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