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彼此的地狱

2013-08-01 06:34梁卫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2期
关键词:千里马伯乐平行

教师是彼此的地狱

中国的教育毫无人味,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此,教师之间,更是如此。只对上级负责的校长,即使是再开明,有意无意间,都会把教师、学生、家长视为自己的权力资源,以此去兑换更大的权力。这是权力的逻辑,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总是急剧膨胀。

梁卫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生人,中学教师,独立思考始于九十年代,但却受惠于八十年代的思想文化启蒙思潮。曾在《天涯》《读库》《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字若干,有长篇小说《成人之美兮》行世。

我曾说过,中国的教育毫无人味,它使学生很小就开始在竞争中认定同学都是自己的地狱。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此,教师之间,更是如此。

教师是彼此的地狱,这种可怕的伦理关系,是由学校的权力结构决定的。处于学校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校长是上面任命的,他只对上级负责;而封闭的学校体制,使得绝大部分教师们实际上连用脚投票的权力都不敢行使。只对上级负责的校长,即使是再开明,有意无意间,都会把教师、学生、家长视为自己的权力资源,以此去兑换更大的权力。这是权力的逻辑,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总是急剧膨胀。

不是用选票选出来的校长,对作为资源的教师的品评定位,也不大可能采用民主评选机制。不了解学校生存伦理的人可能会以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总应该有一个量化机制,至少从应考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很客观的。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学校把学生分了等级:理科尖子班、理科竞赛班、理科平行班、文科竞赛班、文科平行班。这意味着教师大致上也被分成了五个等级,没有哪个带平行班的老师心服口服,他们会说,给竞赛班我带,考得一样好,或许会更好!然而,事实是,学校只要让你某一届带平行班,可能就会一直这样带下去,应考技术不是没有极限的,没有人可能把平行班的成绩带到超越竞赛班,这也就意味着你永远只能带平行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说,所谓考试成绩量化标准,其实只是学校品评老师的一个最佳借口。作为资源的老师,其价值大小,终归还是由领导们的喜好决定,这也算得上是一种隐形的评价机制,我称之为伯乐制。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此言乃自以为怀才不遇者炮制,其实大谬。在单位制下,单位的头头天然就是伯乐,而所谓千里马,则纯由伯乐一言而定,说你是千里马,不是也是——存在即是合理。从实用理性出发,伯乐们选择千里马的原则如下:其一,背景关系,教师们背后的关系网络是其能否成为校长眼中千里马的关键;其二,道德品行,有一类教师是校长不能不喜欢的,这类人对校长的喜好需要门儿清,随时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殷勤,对待同事和学生则冷漠官方;其三,业务能力,在校长眼中,业务能力最强的人,是维稳能力强的人,这类人能够压制欺哄学生,使班级纪律如铁板一般——这大家久经考试,谁还不知道应付考试是怎么回事,真正决定考试成绩的其实是纪律!——这也是学校以应试成绩量化标准品评教师绝不靠谱的根本原因。满足以上三类条件的人,当然算是校长眼中的千里马了,算是精英了,享受一切福利待遇,评先评优劳模晋级旅游等等,都是囊中之物。

为了被选入千里马行列,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拼爹妈拼亲戚拼朋友,教师们没得选择。在伯乐制下,教师们深知羡慕嫉妒恨无济于事,他们服膺于校长的实用理性,不得不反求诸己,拼德行我不如你,那就比维稳,拿下了学生和科任老师就等同于拿下了校长,曲线救国这一套,优秀班主任们玩得倍儿转。普通老师就可不参与这种杀戮人性的游戏吗?非也,普通老师抱着对考试成绩量化标准的无奈信仰——他们在比拼不了以上三项的情况下,只得抱住这最后的救命稻草,拼命压榨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伯乐喜欢这样的竞争,从这些竞争中能清楚地了解进而掌控教师与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最大资源为自己所用,其满足与快感,其实惠与得意,非言语所能形容!

然而,这还是学校吗?人性相食,人心相吃,这不过是一个人性的地狱,道德的深渊!

猜你喜欢
千里马伯乐平行
WILD RIDE TO XANADU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挑剔的千里马
伯乐传道
爱跳的“千里马”
再顶平行进口